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四零章 狗急跳墙 (第1/1页)
几个十七八岁的宫女正不轻不重的给金嫔按捏着肩背。她因为即将临盆,身子越来越笨重,连腿脚都开始浮肿。 方才听闻苏子玉一直站在寝殿外不肯离开,她故作大方的让刘淮出去瞧瞧。结果刘淮一出去,在外头待了很久也没进来。她心中不快又不能发作,凝了神,竖耳细细听着外头的响动。 苏子玉此刻被笼罩在刘淮高大的身躯下。 “你来见朕可有事?”刘淮出声询问,显得有些冷。 苏子玉身子一动,抬起有些微红的水眸道,“臣妾,臣妾的爹年事已高,必是受不住那牢中阴冷湿气的。” 刘淮静静盯着苏子玉,微不可闻的叹了一声道,“你不是第一天入宫了,后宫有后宫的规矩。朕不问你从何得知这些,可苏旁犯了事,必是要惩的。”言下之意就算来求情也没用。 皇宫里从来不是密不透风的地方,无数的耳目就掩藏在你不经意的时刻。但凡你想知晓的,或是想让人知晓得,都能传到那些人耳中。 夜深寒气透骨而入,月光撒在地上拉长两道淡的影子。 苏子玉没了回应,只是低下了头。明知道自己不该过问朝上的事情,可那个入狱的人是自己亲爹,她来不及思量就来了。 白日里她陪着刘珂练字,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只见自己的娘亲跌跌撞撞地冲进来,没了往日端庄的举止,大哭着说:“玉儿,你爹爹他。。。” 苏旁勾结胡夷,通敌卖国。被同僚周雄识破,联合胡夷杀害朝官。书信为证,铁骑将军亦是人证。这可是诛九族的重罪。 她听着自己的母亲在耳边不断抽泣,心中一乱只想着来找刘淮求情,却忘了帝王本就无情。 刘淮没有当朝臣的面直接定罪,而是将人放进了死牢--已经是在缓了。可是任谁都心知肚明,此事已经落定,不会有转圜的可能。 窗外的风卷走了枯树上孤零零的一片叶子。月光如银,从雕花窗棱间倾泻而入,在屋内之人的脸颊上打下一片阴影,看不清眉目。 屋子里一片宁静,只有案桌上还燃着一盏烛火。忽然传来一阵翅膀在空中振动的声响,阿初打开窗,迎面扑进来一只白鸽落在她的肩上。 因为搬回了杨府,行事多有不便,殷楚就以信鸽传递消息。 阿初捏住信鸽,见鸽子腿上绑着一个小竹筒,取出了竹筒里的纸笺才将鸽子放走。 纸上写着:周雄已死,苏旁落狱。看完眼神一暗,就立即把信笺放在烛火上烧了。“啪”的还冒了缕灰烟。 阿初眼神渐渐冷寂下来,似有星芒闪动着。阿爹啊,你慢慢看着—该死的人都会下来给你赔罪。 今夜阿初终于睡了个美梦—回到了八岁前,懵懵懂懂,整日好皮的岁月。 。。。。。。 温暖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杨怀瑾轻轻推开了阿初的房门。整个人被光线从后泼洒了一圈光晕,身量越发显得挺拔,笑容也是温润如玉。 他凑近,咬了咬阿初的耳笑道,“该起来了,再不起我就与你一道睡。” 阿初十足是被这句话吓醒的。自从初尝了情事滋味,她觉得杨怀瑾整日看她的眼神就像头喂不饱的野狼。 话说杨怀瑾被升了官,到了少府监做侍郎,来往杨府的达官显贵一波再接着一波。之前杨府毁了太师府的婚,而后苏眉带人上门毒打杨远山,再后来杨府被烧。发生这些事的时候,邺都商会的商贾们,探望没有一回,只有落井下石欲抢杨府酒楼的份。 当然,阿初没有把这些事告诉杨老爷和阿瑾。一来觉得人心如此,二来也不想再给他们徒增烦恼。 “哟,杨大人少年英才,陛下如此赏识,日后必然还会高升啊。” “就是就是,日后还望多多照拂啊!” 阿初瞧着那些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嘴脸生厌,无聊的看向杨怀瑾。天生的好俊容,长衫挺阔衬得精硕,夹袄窄腰,往下便是一双长腿。 “阿瑾。”不自觉的唤出了声。阿初脸上一红。 杨怀瑾被人簇拥围住,倒像是没听见一般。心中不免生了失落。 自从他回来后,整日忙着朝中事务,不怎么待在府上。有时与同僚探讨事宜就直接整夜不归。 杨怀瑾也曾将送粮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听得阿初心中却是胆战心惊。 她问杨怀瑾:“你从前不喜做这些,如今是因为杨府遭遇的那些事吗?” 杨怀瑾淡淡的扯了扯笑意,眸光明明灭灭:“阿初,人是会变的。从前觉得钱财无所谓,仕途不重要。可是你看,无权无势才被人欺压践踏。若是你能高人一等,谁能来左右你?” 阿初从未见过这样的杨怀瑾,有些生疏,有些功利。却无法反驳什么。 杨怀瑾是带着屠老狗等人,一道去少府监报了道。毕竟初来乍到,有些人已是二代子,仗着那点人脉资历,就敢不把他放在眼中。 找了一堆琐事,将厚厚几卷叠在他案上。什么兵器冶造,花多少银两报备;什么战事吃紧,又要去征兵。 杨怀瑾一一应承了下来,这些事情从前没做过,经手后才发现不光需要翻阅过往的卷宗,还要审时度势,去底下的各部司打交道了解实情。这一忙常常忘了吃饭菜,就连屠老狗也看不下去。 “杨大人,有什么尽管吩咐。你招我们回来不就是帮衬你的吗?你若是觉得我不行,那我还是走吧。” 外面的风静静地吹着,偶尔有野猫的叫声从房檐上传下来。 杨怀瑾托着腮撑了撑眼皮子,瞅了一眼屠老狗,“你放心,往后需要你出力的地方多得很。只是如今我尚未摸透这里头的关节,你也没有根基。我们还是多用些心学着点。” 他的目光又落回案上:天底下的事,从来都离不开一个钱字。从平头百姓,在看这兵部的事。冶造兵器,征兵—都需要钱财。 而钱财恰好是杨怀瑾最擅长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