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编辑者_《X破XX》(1)第1章 我要挣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X破XX》(1)第1章 我要挣钱 (第1/2页)

    “如果大爆炸理论成立,那么这个宇宙在诞生之初大爆炸的那一刻就已经确定了今后的一切,一条永不中断的因果链贯穿了宇宙中的一切过程。就像桌球开球一样,所有球都将严格按照物理规律运动。还有什么是不能计算的呢?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吧!”

    ……

    ……

    二十年前,初春的夜。

    合众国首都西郊的大学城中,湖畔小楼里透出微弱的光。

    一位年近花甲的学者伫立在昏暗的实验室里,手捧酒红色封面的笔记本,看着悬于半空中的绚丽影像。

    数以千万计的光点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一团银河系似的漩涡。

    然而,这个全息模型所展示的并非是恒星的分布图,而是大脑的结构,每一个光点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神经元。

    当其中一点发出闪光,邻近的光点便都会跟着一起闪烁,从而将这个闪光信号传递四面八方。这就是大脑神经元结构传递信息的方式了。

    现在,大脑的机能正在被仿制。这个影像中闪烁着的每一个光点,都代表了一台正在运行的计算设备。

    数以千万计的电脑、手机、各种智能设备正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类似于人脑、并远胜于人脑的信息处理体系。

    人脑的神经元网络、电脑的互联网络,看起来似乎有些相通啊!

    老学者将手中的笔记本翻到了最近书写的一页,那上面有一张用铅笔勾勒出的蛛网似的草图。

    这是一张显示恒星之间传递某种闪光信号的拓扑图,创意来自老学者女儿的猜想。

    照她的推测,也许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巨人的大脑,而恒星就是巨人大脑中的神经元。

    有趣,真是有趣!

    女儿的念头可能在常人看来是异想天开,但老学者并不简单予以否定。

    他钻研命运学多年。这项学科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看上去玄而又玄,但其实却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论证体系。

    无论是人脑科学的研究发现,还是仿人脑计算网络的试验,都已证明了这个世界的可计算性。

    而女儿天马行空的猜想不过是再一次印证了命运学的基本命题——一切皆可计算。

    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了,风华正茂的女儿走了进来,给老学者带来了一个消息:“爸爸,云中城动工了,就在那儿!”

    顺着女儿所指的方向,老学者从西窗向外望去,看到夜空中多了一颗明亮的星。

    “离开地面搬到平流层去,这样真的好吗?”女儿问。

    老学者沉默许久,说道:“能从更大尺度上看清事物全貌的人,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类。他们和普通人是两个物种。也许是该彼此保持距离。”

    但是他旋即又说:“只可惜,想上天的那些人当中,大部分都不是那样的人。”

    “他们没有更高追求的觉悟,只想在物质和特权上高人一等。”女儿道。

    老学者道:“那不是我们能够讨论的事。还是说说你的猜想吧!我看了,很有趣。”

    女儿道:“不是我一个人的猜想。刘恩慈先想到的。他有多严谨,你知道的。”

    “请你那位同学来家里坐坐。”

    “请了好几次了,他一直推说没空。”

    “哦。”老学者看着星星点点的全息影像应道。

    难道星星的使命就是点亮另一颗,然后自己熄灭?

    如果这就是宇宙的真相,那真是令人伤感。

    “很天才的猜想,坚持下去。”他把酒红色封面的笔记本递给了女儿。

    西窗烛下,姑娘借着全息影像的微光,看到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如果大爆炸理论成立,那么这个宇宙在诞生之初大爆炸的那一刻就已经确定了今后的一切,一条永不中断的因果链贯穿了宇宙中的一切过程。就像桌球开球一样,所有球都将严格按照物理规律运动。还有什么是不能计算的呢?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吧!

    女儿问:“如果宇宙大爆炸是有人刻意安排的,那么在爆炸之后,他会不会再施加干预,来编辑既定的命运?”

    老学者无法回答。

    蜜蜂怎样才能知道养蜂人在做什么呢?这确实是个难题。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只最平凡的小蜜蜂开始吧……

    ……

    ……

    二十年后。

    暮春时节,落英缤纷。这是新阳市最好的季节。

    然而,对于正在踱出新阳二中大门的胡周来说,此刻却颇为煎熬。

    他陈旧的牛津布书包里装着打满红色大叉的模考试卷。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距离本科的录取线依然遥不可及。

    考大学对他来说很重要。

    母亲失业在家已经两年,一家三口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艰难度日。

    父亲在民营机械厂里工作,虽说是能把手工切削误差控制在0.02毫米以内的高级技师,但微薄的工资与高超的技能并不相称。

    这也难怪,最近几年,新阳市的制造业一直在引进具有精加工能力的机器人,干父亲这一行的工人很多都下了岗,能勉强保住饭碗就不错了,哪里还敢计较工钱的多寡。

    有限的收入大多消耗在了温饱、学费之上,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那一丁点,也落入了股市的汪洋大海之中,不见半点水花。

    节衣缩食,捉襟见肘,家里的境况,令胡周早已看清了自己狭窄的未来之路:想摆脱这困境,只有靠自己争气,而争气的唯一途径是找份好工作。

    找份好工作之前必须读好大学,读好大学必须在高考中拿下高分。而要高考成功,就必须有持久勤奋的毅力和高水平的指点。

    ……

    ……

    与同学们相比,胡周是比较有毅力的。他的毅力所带来的成效在这次模考中再一次得到了验证。照这水准,能考上个不知名的末流本科就很不错了。

    勤奋却不见成效是令人苦闷的。年前亲戚聚会时,刚从万年青名校毕业的堂兄就对胡周说过:“比一般人努力,却连考过二本线都没把握,我只能说这是智商问题,别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