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1回 候车室里知空难 滨海口音为哪般 (第1/2页)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首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成为了本回故事的开篇。这是一首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之所以选择这首开篇,是因为我和诗人一样也是奉命出行。诗人王维是从南至北,而我则是由北至南而后又由南至北的往返了一次。虽说我没有看到大漠孤烟直,但是我还是看到了长河落日圆。那时的我出差是因为工作需要比较单纯,还是与诗人的情况大有不同。因此,要说起境遇相似来,还得是如今的处境。这首《使至塞上》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古往今来领导排挤下属的方法有很多,像王维这种被排挤的方式不用查史料也能得知他定是伤害了人家的利益。王维被排挤后,选择在终南山上建了一栋别墅,过上了吃斋念佛,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要不然后世人为什么称呼王维为诗佛呢?是啊!人生在世有几个人不是怀揣着理想,满载着激情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呢?可又能有多少人可以完美的实现理想抱负然后毫无遗憾的离开这个世界呢?其实答案很简单,纵观古今,一个都没有...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我经过了两天一夜的行程终于来到了四川省的省会成都市。大家从上文书里面也能知道,成都市不是我这次旅行的终点。我只不过是先到这里然后再倒车去宜宾市。我买好了成都开往宜宾的火车票以后,离发车还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我正拖着行李箱在成都火车站里面徘徊,突然间一抬头我看见一个指示牌,上面写着茶水候车室。我在指示牌的指示下,找到了这个茶水候车室。茶水候车室的门口有一位女服务员,穿着铁路的制服。我知道规矩,这种高档一点的候车室,是需要买票的。我十分客气的对这位女服务员说:“您好,请问一下茶水候车室,票价多少?”这位女同志很客气,对我说:“请您出示一下车票,凭车票购买门票,10元每位不限时。”我赶忙拿出车票,并给了这位女同志10元钱,买了票拉着行李箱走了进去。这茶水候车室很干净,玻璃茶几,竹子的圈椅,看起来非常舒适。我刚刚找了一个正对着电视的椅子坐下,服务人员就用纸杯端来了茶水,还放下了一壶茶。这种服务还是让我十分满意的,因为在滨海市也有类似的候车室,可在滨海市这种候车室除了能提前上车,几乎就没有什么服务了。由于一路上的高强度的睡眠,我基本恢复了体力,肚子也不疼了。我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吊在半空中的大电视。我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把我吓了个不轻。您想我这段出差的经历写的是2002年5月份的事情,那时候手机还不普及,更别说新闻和信息的传递速度了。能在单身宿舍用拨号的方式上网,都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了。因此,我在火车上这两天一夜,根本就不知道社会上发生了啥大事。现在我能在茶水候车室里看看电视,自然就能了解到这两天发生的新闻。而电视机上让我惊骇的是四个大字“五七空难”!电视新闻里正在报道着五七空难当时的发生过程还有搜救的过程:2002年5月7日21时32分,大连周水子机场接到当时在傅家庄上空的北方航空公司由北京飞往大连的CJ6136麦道客机报告,称机舱失火,此后飞机便与机场失去联系。5分钟后,辽大甘渔0998号渔船通过12395电话向大连海上搜救中心报告,称傅家庄上空有一民航客机失火。海上搜救中心立即向旅顺海军基地、武警大连边防支队和港务局船队发出紧急救援通知。21时40分左右,飞机坠落在北纬38度57.063分,东经121度39.941分,飞机尾翼坠落在北纬38度57.129分,东经121度40.175分。经核实,机上有旅客103人,机组人员9人...看到这里,我心中的真的是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啊!因为,我们都知道飞机失事,机上的人员注定凶多吉少。我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回忆,发生空难的时候,我正在列车上睡得昏天黑地。这让我怎能不感慨,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有的人会走得很远,而有的人刚刚开始就已经是终点... 我在候车室里,喝着茶看着电视,电视里几乎是反反复复的播报着五七空难的细节还有搜救的最新进展。不是我没有同情心,而是我真的不愿意面对这些生离死别的事故,我手中要是有遥控器一定是会换台的。有许多思想家是这么描写命运的,生活中的许多苦难,我们要学会承受,学会担当,学会在泪水中直立自己的灵魂。生活从来都是波澜起伏的,命运从来都是峰回路转的,因为有了曲折和故事,我们的生命才会精彩。有时候,哭泣,不是屈服;后退,不是认输;放手,不是放弃;沉默,不是无话可说。摔倒了又怎样,至少我们还年轻。您看看说的多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