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4回 蜀南竹海全竹宴 宜宾车站谈信念 (第1/2页)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之所以选择了这首词作为本回故事的开篇,是因为我的四川之旅即将画上句号,又要回到那电话铃声不断,突发事件难免,勾心斗角常见的666厂经理办了。虽然这些天旅途劳顿漂泊在外,却在心灵上得到了片刻的宁静。因此,我们的故事在离开四川的时候,就用四川诗人苏轼的这首词开篇吧。想想年轻时,只要离开工作岗位时间一长,就开始挂念着工作,不需领导鞭策便急于回到岗位上。而如今,666厂的领导主动将我放逐在外,漂泊江湖,此时我却再也没有了半点的归属感,细细想来真的是和苏轼词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要说蛀虫们曾经昏聩不堪,智商堪忧,可是经过多年的锻炼,他们也学会了许多害人的技巧。让我们这些怀揣着理想的人们,在陷阱中沉沦。真不敢相信这些蛀虫和余孽们什么时候就进步到了“杀人诛心”的地步呢?真的,要不是新时代的东风吹醒了我,不知道我还要在这陷阱中迷茫多久?大概这也是《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这部故事的由来吧...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回书正说到,导游小姐突然间唱起了山歌,还声称谁要是对得好,就嫁给他。老杨正拿我开涮,有一位一起来和我们培训的小伙子对起了山歌:槐花开到屋后头(哟),眼泪牵起线线流(喂哟)。我问幺妹哭啥子(哟),花瓣落到眼里头(喂哟)!老杨听罢一不楞脑袋讥讽道:“词儿还凑合,就尼玛介嗓子没戏。”我在旁边听老杨这一路神侃,我都乐岔气儿了。在你来我往的对山歌的歌声中,我们完成了高空缆车的项目。在离开蜀南竹海之前,最后一个项目那就是午餐吃全竹宴。导游小姐介绍说:“全竹宴是以竹笋、竹荪蛋、竹荪菜、竹菌、竹海腊rou、竹筒豆花、竹筒竹、竹荪酒、竹泡菜等竹菜汇成的,令人大开眼界、垂涎欲滴。竹海全竹宴共计有十多个大类100多个菜品,每一道菜都与“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竹的根菌,到竹笋、竹竿,再到竹的枝叶每一部分都得到充分利用。素雅醇香脆嫩,让人垂涎欲滴。山珍第一珍——竹荪,除富含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外,更是高效抗癌的良好药物,为八方游客所喜好。“全竹宴”的各个大类又有许许多多的烹饪方法,根据厨师的技艺和消费者的需求,可烧、炖、炒、烤、蒸、煲、烩、凉拌等等,是游客们到蜀南竹海畅游之际的必品佳肴。”在导游小姐的介绍下,我们这群连累带吓的人们都还真有点饿了。进了餐厅,坐在桌边,看着一道道精美的竹子系列的菜品端上来,让人耳目一新。这全竹宴吃起来格外清香,就是吃完了感觉没怎么吃饱。尤其对于我这样的rou食动物来说,更是杯水车薪,不够填牙缝的。老杨吃完了对着餐馆儿门口的竹框镜子,一边剔着牙,一边左照右照。我看着老杨的神态,心中不免好笑。您说这满嘴牙几乎谁都不挨着谁的老杨,他怎么塞得牙呢?全竹宴没有藕啊?套眼儿里面也不可能。尤其这对着镜子还左右端详,更是不解其中的深意。我过去问老杨说:“老师傅,您这对着镜子左照右照的,看出什么不妥来了?”老杨则无所谓的说:“介有嘛妥不妥的,我主要看看我的眼圈黑没黑?”眼圈?黑没黑?这是什么意思?老杨看我一头雾水又说:“我吃了那么多竹子,竹笋,我看看是不是就快变成熊猫了。”老杨这个历经沧桑的老秘书,现在已经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可是他依旧不乏童心。 我们这次的电子报通讯员培训很快接近了尾声,这次培训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更是让我认识了高深莫测的老杨。掐指算来,我从五月七日离开滨海市到今天已经是整整五天了,在这些日子,我的心灵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当我在跨越大半个中国的列车上熟睡的时候,当我在三江口感慨自然景色壮丽无比的时候,当我在蜀南竹海的高空缆车上净化灵魂的时候,我似乎又回归了自我,找到了那个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青年。但当我还没有来得及把这些都仔细回味的时候,我又开始想念刘云,想念兄弟和同事,想赶快回到滨海市。老杨和我坐着旅游大巴赶回叙府宾馆,路上我们两个坐在最后一排,看着前面的导游小姐和对山歌的那位哥们儿互留通讯方式。老杨不禁摇头叹息说:“介哥们儿的岁数,弄么看都不像没对象的呢?介不是缺德嘛!”感叹了半天的老杨,一推我的胳膊说:“你弄么看的,说说想法!”我坏笑着看着老杨说:“缺德不缺德的,我不知道,反正下回我不跟他一块儿坐缆车。”老杨嘻嘻一笑说:“介倒霉孩子,脑子弄么长得,怎么嘛都能活学活用呢?”我和老杨回宾馆退了房间,又到宜宾市火车站买了一张从宜宾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