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7回 论谣言止于智者 叹聊天终于呵呵 (第1/2页)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志大才疏心胸窄,滨海国企有蛀虫。好大喜功阴毒损,中专倒数第一名!这首诗的前四句出自苏轼的《洗儿诗》,这苏轼不愧是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讲究炼词炼意,这首七绝也是如此。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一个“误”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诗中几处转折,情味全在其中。愚鲁的人该无所作为,但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的牢sao全在这些转折中。由于故事写到这一回,我们就不得不扒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让那位国企蛀虫露出丑陋的一角。所以,我才将苏轼的七绝改成了七律,在后面又加了四句,算是我向大师致敬吧!人家苏轼在将近一千年前就看透了世间的沧桑,那些资质平平,水平有限,能力微薄,智商余额明显不足的家伙们都能到公卿。其实,古往今来芸芸众生,有聪明人也有愚鲁人,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有殷纣王、周幽王、汉献帝。有岳飞、文天祥,也有秦桧、汪精卫。大家请想,之于国家、之于民族、之于社会、之于团队,最大的悲哀就是莫过于jianian贼当道,而比jianian贼当道更加悲剧的是SB掌权。这种败类,他们不仅不能经营企业,而且就连营私舞弊的手段也是无比拙劣的。记得666厂的一位老中层领导和我说:“那个SB蛀虫敛财的方法是,用大木盆往外甩,用耳挖勺往回崴。”您说说,我们这666厂得多不幸,瞎折腾半天,只能眼看着各种资源向外流失。1000年前的苏轼吟了个七绝,没想到这1000年后的重重重重...孙子辈儿上的蛀虫替他老人家又应了个景儿。不过,这个重重重重...孙子是真特么孙子呀...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回书正说到我出差回来,刚和那兄弟四人见面。没想到被他们劈头盖脸的就问了我一堆问题。说句心里话,新厂区开工建设以后,新公司的运作模式就是一个敏感话题。666厂为了能够打造拳头产品可以说,倾尽几十年的家底儿。从开始的合资,到后来的自己干,买房子置地购置设备绝对是毕其功于一役。据传说,新成立的公司将采取股份制的形势,让一部分职工作为自然人入股。因此,新公司的体制、机制、薪酬体系都会与老套的666厂有所区别。最让人动心的那就是工资待遇,有人说那得高出666厂这边好几倍呢?这高收入高工资对工资待遇常年在低水平徘徊的666厂的职工,是十分有吸引力的。其实,我在办公室偏重的是文字工作,长时间的生活在文山会海里,就上面这些小道儿传闻还是从满场转悠的陶阳嘴里得知的。现在毕建和李华又提出了筹备组,我就真的不得而知了。我们三楼的这哥五个里面只有李华和刘山在二分厂,一个做销售一个做技术。即便二分厂独立出去改造成股份制公司,他俩应该是近水楼台,不用太cao心吧?看毕建和于波的样子应该是也想去新公司的,原因很简单那里收入高,并且新的公司一定会有大把的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无奈的是,我连筹备组的事儿我都不知道,我上哪里知道谁是筹备组的组长呢?毕建看我懵逼的状态,十分的不满。指着我的鼻子问道:“你小子就在领导身边工作,这事关我们大家利益的事儿,你咋那么不关心呢?”我赶忙解释说:“你们先别着急,我这不是出差了嘛。一周没在厂里,我上哪知道筹备组呢?”李华扶着黑框眼镜,瞪着大眼睛走过来围着我一顿打量,看得我是直发毛。我没好气儿的骂道:“你个死变态,离我远点,不要色眯眯的看着我!”李华呸的啐了我一口说:“你小子要么是在领导身边学坏了,不跟咱们哥们一条心了。要么你就是变傻了,什么他娘的你都不知道。你说说你天天早出晚归的,你都去忙活个啥?” 李华这话真是把我骂的陷入了沉思。李华说的对呀,我天天六点半起床,马不停蹄的跑到厂里开始做卫生,整天写材料、开会、接电话、收发传真。到了下班还要等领导全部离厂,我才能检查办公室和会议室回宿舍。我的工作可以说既充实又不可能有私心杂念。我当时就是考虑如何做好眼前的工作,从未想过我的个人利益。我每天比他们哥们四个得多工作将近3个小时,而且终日活在高强度高压力的状态下,但我没拿过一分钱加班费。即便工作中偶尔能得到片刻的清闲,也会被领导一个冷漠的表情影响上半天儿的心情。当别人都在为了前途,为了工资待遇去谋划未来的时候,我又都忙了些什么呢?说时迟,那时快,我不能长时间的不说话。那样兄弟们真的以为我在这里故弄玄虚呢。我当时的心情真的是太复杂了,因为我这个秘书的职业就要求我嘴得严实。别说我不知道,就算我知道内情我也不能说。我这才叫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呢。矛盾、纠结、委屈各种情绪五味杂陈,那么能说会道的我,真是不知道现在说点啥好了。可就是这一小段时间的迟疑,彻底颠覆了兄弟们的信任。毕建不耐烦的说:“你小子也别犯难,我们就想知道筹备组组长是杨万晨不?”我挠了挠脑袋说:“你们这都听谁说的呀?”李华接过来又说:“知道你是秘书,不能乱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