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_无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无题 (第1/2页)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这首宋代诗人陆游的七言绝句《读书》,成为了本回故事的开篇。诗人宣称自己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平民百姓。全诗反映了作者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作者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全诗语言不假雕饰,娓娓道来。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读书人,他们抱着不同的目的去读书。有的人为了讨生活,有的人为了入仕途,有的人为了光宗耀祖,有的人为了升官发财...凡此种种,各不相同。然而,像诗人陆游这样“读书本意在元元”的古代诗人真是并不多见。直到近代,一批爱国青年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时,我们的民族才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光明。而我,也算自幼读书,到了故事中的今天我23岁的时候,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开始了接受不同业务领域的培训,也在不停的读书。由于我工作的特殊性,像前文书所说的通讯员培训我还是可以仔细的写一写的,但是还有一些培训、学习我却不能详述。不过,我会非常巧妙的描写这些培训,毕竟有些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直接影响了我职业生涯的走向,这又是不得不写的。也许有人会问,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这得分几个阶段去说。儿时读书是为了父母开心,让大人们高兴,少年时读书是为了证明“我本可以”,大学时读书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上班后读书是因为我觉得业务知识欠缺还太多,而今读书则是由于多年来读书的习惯让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把好运融入到生命中,才能在艰难困苦和迷茫中找到方向,才能为这个崭新的时代涤荡最后这点黑暗的角落,传递正义的呼声...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回书正说到陶阳又习惯性的带来了小道消息,说杨万晨副经理有喜事儿。郑爽发坏非得刨根问底儿的问我,正在这个当口经理办来了一个人。这位听我们说话听了个一知半解,从中间就搭上茬儿了:“又有啥喜事儿啊?还得是喝酒!”我们三个甩脸观瞧,个个是笑逐颜开。原来,这来人是严雷的室友,我们厂供应处的副处长董靖国。陶阳一拍大腿说:“这小子来了,郑爽你问他,他准知道。”郑爽那多坏呀,直眉竖眼过去冲着老董就问:“你说说有嘛喜事儿?”董靖国看了看郑爽说:“你尼玛有病吧?没头没尾的说的嘛呀?”郑爽则是假装不悦的骂道:“你尼玛嘛也不知道,进来就要喝喜酒。”老董更疯掉了,直接骂道:“你们三个混蛋,我就听见喜事儿俩字儿,我都不怕随份子,你们还不告诉我。快说谁有喜事儿。”陶阳一看他出于至诚,神秘兮兮的关了经理办的大门,然后鬼鬼祟祟的趴在董靖国耳边,嘀咕了那么几句。您还别说,就在陶阳说这几句的过程中,董靖国那红扑扑像大苹果般的脸,是由红转白,由白转黑,黑线布满了脑门儿。陶阳说完,董靖国咳嗽了一下对我说:“关儿,我今晚有事儿,严雷早上没带宿舍钥匙。我怕他晚上进不去屋,你受累把钥匙给他吧!”然后,他又对我们说:“哥儿几个,我还有事儿,你们聊着,我走了。”说罢,董靖国把宿舍的钥匙放在了我的桌子上,转身就要走。我赶忙拦住他坏笑的说:“那个...刚才说的那个说的那个喜...”没等我说完,老董拦住了我的话头儿,一指我说:“你给我闭嘴,我嘛也不知道,我嘛也没听着。你们几个可真行...”说完,董靖国头也不回,就要往外走。

    真是无巧不成书,董靖国刚刚走到门口,刚想拉门出去,谭主任正好推门进来。谭主任看着董靖国拉门的手,十分不悦的说道:“小董,你怎么什么也不懂了呢?咱们厂办的门不能关,你给关上干嘛呀?这领导有点嘛事儿弄么办!”董靖国十分委屈的对谭主任说:“这门不是我关的,是那个...”陶阳一看要露馅儿,机灵劲儿上来了。一指董靖国的鼻子说:“别尼玛废话,不是你进来随手带上的吗?我们三个这都看着呢!”董靖国现在有点百口莫辩的意思,用求助的眼神儿看着我和郑爽。我们平时虽然爱拿老陶找个乐子,可是关键时刻这经理办算是一个整体。这点小事儿,不用我出手。郑爽的嘴多快呀,指着董靖国说:“你们俩的事儿,别尼玛牵连别人,我们俩嘛也不知道,嘛也没看着...”哎哟,这郑爽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招数,真是来的太奇绝了。我崇拜的向郑爽竖起了中...不对,是大拇指!此时,谭主任则是一脸得意的微笑,用胜利者的眼神看着董靖国。老董何其聪明,看到眼前的状况他就都懂了。不过,他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临出门甩了一句:“你们够狠,继续讨论你们的大喜事儿去吧!”这句话说得够缺德,间接暴露了我们之前讨论的问题。谭主任那绝对不是凡夫俗子,看到这种情况,立马转回身来问我们:“什么大喜事儿?你们说清楚!”董靖国趁着这个间隙,他可就溜走了。可是谭主任并不打算放过这件事,非常执着的问我们三个:“你们说嘛喜事儿了?说一说我听听!”我们几个一看主任抓住老董引出的课题不放,倒是有几分担心。原因很简单,我们办公室是有严格的纪律的,绝对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