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6回 臭旺晨逃出生天 不孝子再世为人 (第1/2页)
文章谩说自天成,曲学偏邪识者轻。强辩鹑刑非正道,误餐鱼饵岂真情。好谋己遂生前志,执拗空遗死后名。亲见亡儿阴受梏,始知天理报分明。如果是经常听评书或者是单口相声的书友可能会比较熟悉这首定场诗。为什么说可能熟悉呢?因为这首诗在定场诗里也算得上比较生僻的一篇,据传说该诗出自《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由于《京本通俗小说》本就争议巨大,原书不知何人所编,有人认为是宋元作品,也有人认为是后人伪作古书。卷数、篇数均不详。现存十卷九篇话本小说,是缪荃孙在1915年刊印的。书中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刻画,尤其是心理描写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风俗人情。不但对小说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也有相当重要的语言、民俗研究价值。因此基于原本的背景,这首定场诗的作者是谁,那就更加无从可考了。不过这拗相公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谁?那就是主持变法的王安石。据说,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后,被贬外放,在途中得知老百姓都恨透了他的变法,气的吐血而死。这段野史就被收录到了《京本通俗小说》中。咱们前文书曾经引用过王安石的诗句开篇,曾经说过改革家王安石为了国富兵强主持改革的变法那是得罪了海了去的人了。因此,在王安石死后将近200年间,侮辱他的文章是屡见不鲜。是啊!有时历史的真相在短时间是不能得到答案的,即便是大改革家王安石也被人骂了200年。反过来您再看国企除虫们,他们丧尽天良,十世为犬,终日食粪,可到了今天不也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惩罚吗?不过,虽然真正的惩罚没有,但是,我的梦里他们得到了惩罚。我那欲做欲奇的清醒梦啊!正好印证了这定场诗的最后两句:亲见亡儿阴受梏,始知天理报分明...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回书我们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十大贪官之一的陈自强的身世。要说这孙子真是个老王八蛋,无廉耻、无节cao、无下限。他在广州病死后,被地府的冥王判十世为犬外加石磨地狱掺着狗屎磨600年。可是到了1946年8月8日这天,这货已经是服刑期满。而且,它在第十世做吃屎狗的时候,可能是因为饥饿,着急忙慌的跑厕所里把一个日本少尉给撞进了粪坑溺死了。哎哟,真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就因为这么一个善举。冥王按照阴司律法要给他一次转生为人的机会。不过,这老小子这七百多年的吃屎加磨粪,真的是臭入骨髓呀!冥王只好将其置于朱砂池中,浸泡十载,洗去污浊然后再让他投胎转世。要不然,哪个倒霉娘们儿要是怀了他,都得被当地政府误以为是屎壳郎成精逮起来呀!其实,这条老狗多次来阴司受审,鬼差们也受不了它的恶臭味儿。所以,每次好歹朱砂药水给它涮涮,然后再带上防毒面具才能近身。这才有了我们上回书说的,这旺晨为啥是个赤红脸儿了。他这一辈子投胎前,在朱砂池中整整浸泡了十年,因此这一世的旺晨,小赤红脸儿就更加红润了。咱们再说冥王,最后对旺晨说道:“本王虽赐你一世为人,但活罪难饶。来世为人之时,做三姓家奴,不得更改!鬼差何在?送其先入朱砂池而后入轮回!”话音刚落,后面又来了两位带防毒面具的鬼差,架起陈自强就往外面走去... 我在三生石前看完了陈自强的身世,这我才弄明白。感情我们666厂的杨万晨是大贪官陈自强转世。这期间还他还在第十七层石磨地狱和狗屎磨了600年,又做了十辈子的吃屎狗。哎呀,想想这孙子简直是太恶心了!至于,三姓家奴我当时没弄明白。可到了后文书,这三姓家奴的故事那才精彩呢!还没容我感慨完,鬼差推推搡搡又推上来一个人。但见此人,身形瘦小枯干,一脸的马赛克。我靠!看形状这不是那个投敌叛国的逆子吗?不是我儿子就是我孙子,要么是我重孙子。和这个孙子,每一辈子都跟着他老cao心了!希望这个冥王,下辈子再也别让他投胎到我家,也让他投个狗胎吃屎去就得了。怎奈,我不是冥王,我也说了不算啊!这时,冥王又开始宣判:“***,尔两面三刀,八面逢源。外表猥琐,内藏jianian狡。十世汉jianian,卖国求荣。本应将你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然冥冥之中自有天数。汝与吃屎狗旺晨还有一世情缘未了。朕判你在九幽之处,鞭挞10万,服刑十五载,逢六六之数投胎人间,不得有误。鬼差何在?送其入九幽。”就这段儿没有陈自强那段儿清楚,名字这冥王也打了马赛克了。这身世的PPT也是断断续续的,反正每一辈子不是好人就得了。不过这孙子和旺晨还有一世情缘未了,咋地?难道下辈子他俩是两口子?要么就是好基友一辈子?我勒个去呀!想想就恶心。 看着鬼差推走了逆子,我真是一头雾水。此时,那团黑雾射出一道黑线,直接把我从鬼堆儿里就给拽出来了。只听冥王宣判:“草龙听判!尔原本为芦苇荡中一草龙,因心怀黎庶,私自降雨违背天条。上天降罪,定斩不饶。然金星念你忠义无双,苦苦求情,赐你仙丹,转世为人。然活罪难逃,三世不得善终。为惩尔罪,汝与十世旺晨和十世汉jianian有十世爷孙、主仆纠葛。而今汝等仍有一世孽缘未了。尔在阴司之处,当差50载再行投胎,了却尘缘,自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