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7回 陶阳传内部消息 会议毕前路成疑 (第1/2页)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首蒲松龄的《自勉联》成为了本回故事的开篇。上联说的是破釜沉舟,项羽率军伐秦,过漳河的时候,命令士兵只留三天的干粮,然后把船沉没,把锅砸碎,以示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下联讲的是卧薪尝胆,越国被吴国灭亡,越王勾践睡在柴草上,每天临睡前都要舔一下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亡国之辱。这两句话总体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做事都会成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最终使百二秦关归楚所有;苦励心志的人,上天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用三千兵马,就灭亡了吴国。这副对联相传为《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为激励自己刻苦攻读所作,也有人说是颜迈为赞扬蒲松龄的坚忍不拔而作。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熙四十八年方撤帐归家。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我觉得蒲松龄像一盏黑夜中的孤灯,用其独特的艺术笔法,给无数文学创作者们指明了一条来时的路。之所以选择了蒲松龄先生的这篇对联开篇,是因为我在进入国企之初就卷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纷争之中。年轻的我,没有自暴自弃,没有自艾自怜,没有沉沦迷茫。相反,我开始更加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意志品质的锤炼,那是因为初心和使命始终支撑着我..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回书正说到小道消息大王一根筋陶阳,把我拽到了计算机房,嘴丫子冒白沫,吐沫星子横飞的向我还原了昨日办公会上的情景。下不来台的钱总,想把在北京上海成立研发中心的事儿,算在我的笔误上,好过了眼前的这一关。可是,他想的太简单了。已经布局多少天的杨万晨岂能就此放过这个大好机会。因此,他一口咬定,这么没有职业cao守的秘书,必须要处理,永不录用。谭主任实在是听不下去了,一年来的工作,让他深知关宇是一个工作踏实认真的人,绝不会犯下如此低级的失误。只见谭主任豁然站起,直接离开了办公会现场。后面的事情就能衔接的上了,谭主任来到了激战正酣的我和严雷身旁,询问谁提出的这个想法时。我们俩异口同声的回答,更加坚定了谭主任的信心。据陶阳说,谭主任问完了我们,就回到了会议室,非常直接了当的说:“我已经了解完了,就是钱总在修改报告时提出在北京和上海建立研发中心的想法。”谭主任这一直接了当的做法,不仅生硬的拆穿了钱总想找台阶下的谎言,而且更加打乱了杨万晨的计划。办公会因此陷入了一片寂静和沉默中,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 我分析这些天来,杨万晨已经把副经理们抵制新报告的情绪鼓动到了极点,然后他在会议上一言不发,就在寻找钱总的漏洞。终于,没有任何准备的钱总在重压之下出现了漏洞,想从笔误身上找个台阶下,然后再重新做领导们的工作。可是,机会向来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早已成竹在胸的杨万晨,岂能放过这天赐良机呢?大家回忆一下杨万晨说过的话,人家没有说钱总半点不好,但是胡说八道的秘书是不是得处理啊?只要办公会上确定了处理我,那么钱总的威信也就荡然无存。不止如此,非常了解我的个性的杨万晨知道,关宇向来不是一个束手待毙的人。我知道要被处理,肯定会站出来说话。这样一来,由钱总的秘书亲自来反对钱总,不是最有说服力的吗?总之,瞒天过海,借刀杀人,是杨万晨在国企里一直运用的卑劣手段。可他千算万算,没想到遇到了个正直的谭主任,直接就在会议桌上挑明了真相。他向来都是玩阴的,表面上不会和任何人争执。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矛盾冲突就摆在他的眼前了,谭主任说就是钱总说的,你能怎么地吧?杨万晨有点见傻,中专班倒数第一的智慧必定是有限的。既然计划被打乱,他哪里又能有富裕的智慧去解决眼前的尴尬呢?而钱总的成与败不在于他的智慧,而在于他的脾气。此时的钱总已经非常明白这一切都是杨万晨在搞鬼了,一向急脾气的他也是被气糊涂了。要我是钱总,我会说:“北京上海成立研发中心,只不过是我布置报告时打得一个比方。谁知道小关这小子就给写上了呢?我觉得这是一个误会!”而杨万晨是个阴谋家,他一看阴谋被误打误撞的谭主任撞破,束手无策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由于从一开始就准备否定掉新报告的与会领导来说,这一切都来得太过突然了,因此大家陷入了沉默。钱总已经明白了一切,气愤都到了极点。失去理智的钱总,收拾了一下东西摔门而去,这个办公会也就有始无终了。 我看着眼前绘声绘色穷白话的陶阳,心中顿时产生了一大疑问。陶阳又没有参加办公会,他是怎么知道呢?你看他说的这么详细,简直就好像身临其境一样。但是,凭借事情前后的对照和我自己的分析,我觉得陶阳说的都是真的。直接问他,肯定不会告诉我的,眼珠一转,我是计上心来。等陶阳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