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导演生涯_第一三八章 巡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三八章 巡讲 (第2/2页)

室,魔都大学有能容纳二千人的大教室。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想讲一下艺术创作与再加工,这不仅仅是对艺术有帮助,我觉得只要你喜欢思考,或许都会有一些启发。”宋亦路站在讲台上,台下已经超过了两千人,大学城内很多学生都过来听他的演讲。

    “我举得这些例子都是我自己的故事,我会加以分析,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

    “下面看第一个例子,这是我做得第一个付费广告,钻石粒。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个广告,大学城内很多课程也讲过我的那个未播出的广告,我们先看一下这两则广告。”宋亦路按动遥控器,开始播放广告。

    “实际上,钻石粒厂家让我做个广告的时候,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他的产品要针对那一类特定人群吗?他给我的答案很模糊,针对所有人群。在我们商讨的过程中,我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必须要有针对人群。我当时上大一,我属于的就是年轻人,也就是你们看到的第二则广告。”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无意听到旁边有两个同学在讨论清明节是否要回家的问题,那时候已经离近清明节,我突然有了另一个想法,能不能对清明节做一个广告呢?”

    “大家知道清明节是思念先人的节日,可怎么要与先人挂上钩呢?我想到了家里的老人。如果家里的老人能健康地活着,对于一个家庭是件幸福的事情。一下子广告词就出来了,与其在清明节哭泣,不如关爱在世的老人。可我怎么表现这则广告呢?我原本没想做成动画片形式,可做出来的效果并不满意,于是我换到动画片的形式,主广告词改为今年过节不收礼,要收只收钻石粒。”

    “如果这个广告做得过于精美,反倒没多少去看,把这则广告做得如此难堪,就是为了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广告的本质。我很讨厌这则广告,只听一遍我就记住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钻石粒。结尾还有一句,与其在清明节哭泣,不如关爱在世的老人。咦,清明节马上不是要到了吗?我是不是也要给老人买点什么呢?”

    “这则广告虽然讨厌,但大家都记住了清明节与钻石粒,还知道它是要送给老人的。”

    “第二则广告虽然精美,实际上年轻人并不太关心自己的身体,可能很多人喜欢看这则广告,不见得会去购买钻石粒。第一则广告虽然让人厌烦,只一遍就能记住,还给了我们清明节的一种选择,我是不是也要去试试。”

    “这就是创意的魅力所在,广告创意不在于你有多精美,最好的广告就是一种洗脑。它不是让你去选择,而是告诉你选择的答案。”

    “我的第二个广告是个男士内衣广告,当时我与商家也讨论过这个问题,这种内衣有几个功能,但想做好创意,却难上有难。我就背着画板到处去写生,来到足球场,一个足球正好飞了过来,我踢了回去。脑海中突然浮现,为什么内衣就不能与足球有联系呢?”

    “那怎么才能联系的更好呢?于是设计了一个故事,这大家都知道。拍摄的第一天,画面十分不理想,我把拍摄先停掉,继续思考,怎么还能与内裤联系在一起呢?于是就有了足球运动员的走位都是一个生殖Q的形象,虽然这不符合实际足球场上的情况,但艺术必须要经过加工。”

    .......

    “第三个是爱情水晶的MTV,根据歌词,主要讲得就是两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明显的主题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分裂,男人与女人之间藕断丝连的故事。如果说好这个故事,我采用了不断对比的手法。”

    ......

    “第四个是自然的染,我的灵感来自之前的一张写生画。”宋亦路展现了当年的心情火烧云。

    “大家看着不是火烧云吧,这是我看到火烧云时候的心情,或许只有我自己能够理解。但这张画作给我的提示就是用自然光线的变化来渲染头发的变化,来突出染发剂的特性。”

    ......

    “第五个是午夜狂奔的再见美丽,这里有我一段亲身经历在,具体是什么我就不多说了,当时我就想做一个恶魔与天使的主题。看到再见美丽的歌词,我马上想到了我要做的那个主题。”

    ......

    “很多细心的听众能听到天使变成恶魔时候有恶魔的低语,其实是天使的时候也有天使的低语,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或许你可能听不到,但会给你一个暗示,不仅仅在画面上,在声音上你也能判断出来。这是天使的状态,这是恶魔的状态。”

    “至于恶魔与神灵之间的这个灵魂,是我虚拟出的一个状态,我当时认为它是存在的,可惜无法证实,那就让它存在好了。”

    ......

    “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叫一个一个,灵感来自我听说的一则故事,我把故事进行了深加工。陆少华有两个状态,分别对应一个叫赵蕊,一个叫馨然的女人,其实这两个女人是一个人。与赵蕊的陆少华是穿越之后的她与他,馨然则是他想找回穿越前这个女人的样子。现实与想象不断在冲突,到底他与前世的馨然走到了一起,还是与今生的赵蕊走到了一起,我没有答案。”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