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顶牛战术 (第1/1页)
五月廿五日,段思廉率大军启程南下。直逼彭杰镇守的临汾郡。彭杰早有准备,指挥着部下和义军装模作样地打了一阵,便弃城而逃。廿七日,义军占领临汾。廿九日,段婉曦与段宗扬率先到达绛郡,却发现绛郡的守备力量并不强,不像一万正规军应该有的样子。似乎尧君素和“败逃”绛郡的彭杰两员主将都不在城中。而汾水上摆着三座浮桥,直通南下河东郡的驰道,对岸却不见一个敌军的踪影。 段婉曦心下疑云大起,直觉告诉她,尧君素和彭杰的两万多人不会在绛郡,而在河对岸。她和段宗扬拿出地图一看,恍然大悟——彭鼎辉设的是一个连环套!镇守绛郡的一万邢军主力一定不在城中,而在对岸几十里远处必经的孤峰山——稷王山——柏壁一线! 段婉曦和段宗扬一合计,告知段思廉,对绛郡暂时围而不攻,派“梅花内卫”的副头领周翔,带三名密探乔装樵夫前往这一带刺探敌军布防,一面派兵围城攻打。 三天后,四人相继回报,发现稷王山、孤峰山下几条通往河东郡的小路均被木石或沟堑截断,大路上的柏壁关则暗藏杀机,似有伏兵。段思廉父女终于明白了:彭鼎辉意在诱他们渡河,然后在柏壁一带大量消耗义军有生力量,捕捉战机。如果柏壁拦截得手,他便指挥大军从两翼迂回,将义军主力全部消灭于汾水以南;若义军攻势迅猛,强行撕裂,他们便继续诱敌深入,请君入瓮。好厉害的陷阱!幸亏义军志不在此。但样子还是要做的。要在汾水南岸摆出一副强大的进攻架势,吸引敌军注意力,掩护大军主力从龙门渡河。 段思廉采纳苏冰心的建议,将计就计,趁着绛郡兵力薄弱的机会,集合大军很快攻下了绛郡,果然不见彭杰、尧君素二人。六月初五,段婉曦、段宗扬率左右两军直属队和侯世昌、罗大刚部约两万人从彭鼎辉留下的浮桥渡过汾水,背水列阵。彭鼎辉果然率领着两万人马,会同尧君素、彭杰“残部”一万四千多人,在柏壁、稷王山一带布置埋伏圈。彭鼎辉从旗号上得知当初指点过的四个学生都在对面,也十分小心谨慎,不敢轻敌,尤其不敢低估了段婉曦的智商。他见过河的义军逡巡不进,又背水列阵,也犯嘀咕了,怀疑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埋伏。为免打草惊蛇,彭鼎辉决定沉住气,和段婉曦接着耗下去。段婉曦知道对面的邢军兵力多于自己,不敢逼他们狗急跳墙,也这么跟他们耗着,只是非常谨慎,不敢越雷池一步。 就这样,两支人马就在汾水南岸耗了两天。到第三天的子夜时分,官军似乎意识到什么,一直坚守不出的尧君素竟然率领两万人马主动袭击了段宗扬的右军。段宗扬部猝不及防,被尧君素杀了个措手不及,连连败退,幸亏侯世昌率千余人闻风赶来,拼死顶住。段宗扬极力保持镇定,高声下令:“全军结成圆阵御敌,长矛向外,弓箭手随后掩护。遇敌来攻只管以弓箭射之!有惊慌走动者,就地斩首!”训练有素的义军听到段宗扬的传令,迅速结成防御圆阵,以长矛、弓箭向外刺杀、射击,并像滚雪球似的将越来越多的人融入圆阵之中,抵挡住官军多次冲击,这才渐渐稳住阵脚。
段婉曦听到喊杀声,带着数百骑兵和千余步兵赶来观察,发现来袭邢军人数在一万以上,判断出这一定是一次有预谋的突袭。从火光中,她迅速判断出了官军的七寸,立即命令罗大刚从斜刺里杀入官军的腰部。官军阵后攘动,对段宗扬部攻势稍缓,又从两头包围罗大刚。段婉曦远远望见火光中一面“尧”字大旗,如获至宝,率数百骑兵大声呼喝着,拼命撕开邢军的层层队伍,杀向尧君素的大旗。终于在十几丈外发现了尧君素的身影。段婉曦取出宝雕弓,扣上狼牙箭,觑着尧君素亲切,“飕”地一箭射去。尧君素正在拼命攻击罗大刚部,不留神一支冷箭飞来,正中心窝,撞下马去,死于非命。邢军没了指挥,登时大乱。 此时侯世昌率军和段宗扬已经会在一处,见敌军后阵扰乱,知道是段婉曦到了,便下令变为锥形阵,直插敌军腰部。在左右两军的夹攻下,邢军的七寸之处被彻底撕裂,分割成两半。后面的几千人见势不妙,纷纷逃向柏壁。至于前面被围的一万多人,早和宋老生部下精锐一个下场了。是役,义军左右两军伤亡三千余人,歼敌一万二千。段婉曦一鼓作气,挥兵乘胜夺取了柏壁和稷王山,河东郡就在眼前。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