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3毛遂自荐 (第2/3页)
太太才把琮儿交给了两位侄女儿,谁想到当天晚上就出事了。” 贾玖连忙道:“出了什么事儿?” 薛宝钗道:“有人掀开了琮儿的被子,还把窗户给打开了。如果不是倩丫头半夜里起来。琮哥儿这么一点点大的人,怎么经得起这一晚上的寒风?也亏得发现得早,这才拿住了肇事的丫头。谁想到,那丫头一句话都不说,当场就投了水。” “谁,到底是哪个丫头?” 贾玖当即就落下了脸。他可不管对方是谁。家里又有哪些人。既然胆敢对自己的弟弟下手,那就不要怪他心狠手辣。再一想,立刻觉得不对:“锦绣和绣橘呢?他们两个不是跟着琮儿的么?” 薛宝钗道:“小红与晴雯两个meimei带走了锦绣与绣橘两个又要照看这屋里,又要照顾琮儿,哪里忙得过来的?就是有嬷嬷们守着,也难免有个疏漏的地方。老太太就是看见琮儿都满十八个月了,却没个妥当人照顾着,这才把碧玺和珍珠给了琮儿。哪里想到,这两个在老太太屋里还好。才伺候了琮儿就犯了这么大的错儿。老太太也气得不行,再一查,居然跟……跟……” 贾玖道:“怎么了?跟谁有关系?” 薛宝钗狠了狠心,道:“这便是我为什么橙着这会儿过来。盘问下来的结果却是跟我那个未过门的嫂子有关。”薛宝钗很清楚,跟贾玖这样的人最好不要说谎,但是也不能说的太直白,把罪责兜在自己头上那是那傻瓜。 贾玖沉默了一会儿,道:“这事儿我不相信是王家jiejie做的。即便他不够聪明,可是经历过那么多的事情,他在王家也大不如前。他把手伸到他自己哥哥的屋里都困难了,更不要说伸到我们家来。碧玺和珍珠?我记得这两个丫头都是老太太把袭人给了宝玉之后才进老太太屋里伺候的吧?往日凤jiejie来我们家作客的时候,他们的确被派去伺候过凤jiejie,但是要他们作出算计琮儿的事儿,他们还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如今他们人在哪里?”这最后一句却是对着小红说的。 小红连忙道:“回姑娘的话,事情闹出来之后,老太太非常生气,当日就叫人把他们给卖了。” “卖了?” “是。”小红道,“按照老太太往日里的脾气,非给他们五十个板子不可。可是这一次,老太太直接叫人把人连同他们的家人都卖了。” 贾玖沉默了一会儿,道:“他们家里都有些什么人?原来都是哪个行当上的?” “回姑娘的话,碧玺的娘是针线房里的,他原来有个婶子,跟着赖嬷嬷一家做了不少的事情,早就被卖了。据说,这一次他是为了给他的婶子出气。至于珍珠,好像是有人给了他一笔钱,足够他们家赎身之后还能够买个小庄子做地主,他才铤而走险。不过,珍珠有个同母异父的哥哥,在二老爷跟前做长随。” 小红说了这半天真正有用的是这最后一句话。 贾玖道:“这个珍珠有个同母异父的哥哥一事,有多少人知道?” 小红道:“回姑娘的话,这事儿知道的人不多。” “说说他们家的事儿。” “是,姑娘。”小红道,“珍珠的娘原来是二老爷屋里的丫头,二太太进门不久就把二老爷屋里清理了一番,珍珠的娘便是那个时候配人出去的。出去以后不到八个月就生了珍珠的哥哥。只是他命不好,孩子不到五岁男人就没了。他一个寡妇家家的,带着一个小子,委实可怜,又进来求了二太太,二太太把他又许给了马房里的胡大。这胡大原来有过老婆,给他留下三个儿子,自然不喜欢这个便宜儿子,珍珠的娘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委实艰难,直到后来又给胡大生了一儿一女才好些。不过珍珠的娘改嫁的时候,他的大儿子已经有点记事儿了。所以有了差使之后就很少跟后爹一家进出。” “他跟珍珠熟不熟?” 小红道:“不熟。倒是旧年珍珠回家探亲的时候,会偷偷地跑去看看他。” 贾玖道:“我知道了。” 知道了又如何呢?只要贾赦贾琏没有回来,只要贾政贼心不死。这样的事情还是会一再发生。 听见小红这样说,薛宝钗可是着实松了一口气。 就跟贾玖猜测的那样,王熙凤如果想要动手,也只能通过薛家的丫头婆子们动手。如果别人要怀疑,肯定是先怀疑他们薛家。 问题是,薛家如今必须依靠着贾家,就像薛宝钗需要依靠贾玖才能够见到京师权贵圈子里的其他女孩子一样。没有贾玖的引见。薛宝钗就是给人家写信,人家都不一定会理会他。 这就是现实,薛宝钗千方百计地想要改变的现实。作为薛家的女儿的他。无论他是多么的美貌、多么的有才华,只要他是薛家的女儿,别人可以把他写的信件、短笺随意丢弃,并且还能够用万分不屑的口气嫌他烦。而贾玖的信件。哪怕是再狗屁不通。对方也会让下面的侍女带个口信回来。 这就是区别。 社交这种东西,本来就要求双方的身份对等的。薛宝钗至于贾家,还可以说亲戚家的姑娘,可要是放到京师的权贵圈子里面,薛宝钗就是讨好权贵的商人家的女儿。 这个身份,在薛家的社会地位没有彻底地发生改变之前,会一直跟着薛宝钗,哪怕他嫁人之后。也不会改变。 贾玖道:“宝jiejie的意思,我已经知道了。这事儿到底是老太太处置的。我也不好多说。就是不知道宝jiejie家里是怎样的章程?” 薛宝钗当即就道:“其实,要我来说,以我那嫂子的品性,他会做这样的事儿并不稀奇。也难怪别人把事情都推到他身上。只是这门亲事却不是我们家想退就能退。光舅舅的怒气,便不是我们家能够承受得起的。” 薛宝钗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