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9交换 (第2/3页)
就跟方才晚辈割下来的那些带着小小的芽胞的藤蔓那样,只要事后好好打理。来年开春再种下去,一样会繁衍生息。” 梁鉴道:“可是翻成这个样子,不要紧罢?” 贾玖连忙道:“不要紧。其实没到冬天的时候。本来就需要把这些藤蔓割断,促使他抽芽生根。回头晚辈再收拾一下也就是了。”说着,贾玖示意丫头取来一只匣子,道:“万岁。这只匣子里面就是臣女种植红苕的心得。” 哪里是什么心得。根本就是贾玖花了一千积分兑换来的红苕的种植方法。贾玖不但抄写了一遍,连图都是他亲自临摹下来的。如今贾玖的积分也不少,完全能够任性一下。 王继恩立刻接了过来,皇帝不等王继恩交到他的手里,一把夺过来,仔细翻开起来。有了这个东西,再加上面前的红苕,皇帝几乎看到了天下无饥馁的盛世景象。 心情激动之下。皇帝也顾不得许多,当即就在原地踱起步来。在屋檐底下来回转悠了几趟,根本就停不下来。 看见这样的皇帝,贾玖不得不开口,道:“万岁,红苕高产是好事,但是谷贱伤农,前车之鉴犹在眼前,还请万岁听臣女一言。” 兴奋过后,祁英和梁鉴也隐隐觉得有些不好,可是他们没有想到,这谷贱伤农四个字会从贾玖的嘴里面吐出来。走在最后面的贾清也不免多看了贾玖一眼。 是啊,很多穿越者真的献宝成功了,哪里会想到献上的东西背后隐藏的危机呢?换了自己,也许自己也会被接下来的喜悦冲昏了头脑,而忘记了谷贱伤农四个字吧?这位姑姑跟一般的穿越女还真的很不一样。难道他以前是个悲观主义者? 忍不住胡思乱想,可贾清依旧没有忘记竖起耳朵偷听。 皇帝犹如被人泼了一桶冷水,一下子僵住了。他当然知道什么是谷贱伤农。这也是丰收之年朝廷最为担心的事。虽然丰收是好事儿,可是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有灾年欠下的外债要还,这里春播说不定也借了银钱,若是稻谷卖不起价钱,那么丰收也会是一场灾难。若是这红苕推广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谷贱伤农,只怕一场风暴就在眼前。 贾玖见皇帝听进去了,当即就道了一个万福,直起身子,道:“万岁,这谷贱伤农一是家父最为担心的一事,家父担心有人因此而搞乱,给朝廷招来灾祸。所以,最后家父认为,要想让红苕惠及天下百姓,也只能从边关开始。边关缺粮,将士们缺少粮饷,朝廷也不可能让饿得头昏眼花的将士们上战场,所以,用红苕高产一事,让将士们能够填饱肚子,是眼下解决军饷压力的捷径之一。” 说起来,大齐在很多方面都很人性化,就比方说行礼一事,哪怕是面对皇帝,在这种冰天雪地的日子里,作为臣子的女儿,贾玖也不需要一直跪在地上,直接道个万福就可以起来了。 当然,这种人性化也是因人而是的。贾玖是贵族小姐,也是皇帝金口玉言册封了的县君,当然能够享受这样的待遇,可下面的丫头仆妇们就没有这个资格了。 听到军饷,皇帝就非常不自在。 大齐至少欠了边关三十年的军饷了。若是在短期内补足,那国库里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钱粮。而且,皇帝也怕吃饱了的将士们造反啊。这种事情,皇帝又如何跟贾玖开口呢? 贾玖倒是不知道皇帝的迟疑,当即就拿出了另外一只匣子,道:“家父不在家,臣女也找不到那本手札,这里面是道魁帮忙润色之后有关经略北方草原的部分,只是有些事情臣女并没有告知道魁,只是将道魁重拟的方略重新抄写了一遍并附带了说明。” 皇帝一愣,立刻丢下了手里的红苕种植方法。打开了这只匣子。只见这只描金雕花红木匣子里面静静地躺着两本厚厚的折子,一本显然是道魁的真迹,另外一本。则是贾玖的抄录本,并且夹带了大量的小纸条。每一张小纸条都写得满满的,把那本抄录本塞得鼓鼓囊囊的。 皇帝很快就注意到了两本方略的不同。如果说道魁的那一本注重国内的发展和民生的话,那么夹带了无数的小纸条的那一本,则是满纸的血腥与杀戮。那是阳谋与阴谋并用的谋国之策。皇帝相信,有了这么个东西,那么。二十年之后,北面将不再是大齐的敌人,草原也只会是大齐的草场。 皇帝合上了手里的方略。道:“是你注明的?” “是。” “你父亲没有看过?” 贾玖答道:“臣女从道魁手中拿到这个的时候,父亲已经出发了。” 皇帝愣了愣,再一次看了看贾玖,确定了自己的猜想:什么衔玉而生。那个贾宝玉有这个能耐有这个本事决定国家大策么?也只有眼前的这个孩子。生而知之,生有异象的孩子,也只有这个丫头。不能让其他人得到这个丫头。 皇帝一眯眼,却是决定了贾玖的未来。 当今皇帝虽然已经做了十多年的皇帝,可是他的头上还有一位太上皇下面的三个儿子也成年了,更是蠢蠢欲动,甚至不少朝臣都隐隐开始了站队。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的龙椅能够坐得舒坦才怪。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有些事情,皇帝是必须做的。 只听皇帝正色道:“有功必赏。你既然已经是县君。那么就册封你为新丰县主……” 虽然说大齐未婚女性的爵位有好多等,但是县主之下的郡君县君只能在大节下才有这个资格进宫赴宴,而能够递牌子进宫的,至少也必须是个县主。皇帝册封贾玖为县主,为的就是方便他把贾玖宣进宫里去。 皇帝一开口,祁英和梁鉴都觉得有些不适合,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贾玖居然赶在他们之前跪下来婉拒皇帝的好意:“万岁,臣女在嘉善长公主府上就已经说过了,贾家,即便压上整个宗族,也承担不起红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