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5章 齐鲁风云二 (第1/1页)
↘完♂本♂神♂立占↙手机用户输入地址:m. ps:我去,突然发现第二百二十三章发重复了,实在是对不住各位了,我要想办法补偿。 明天我联系一下编辑看能不能删除,昨天应该是系统故障卡了,今天自己去检查的时候才发现,实在是不好意思了,不然等一下我在这一章发一个红包补偿给你们?就是那种推荐票红包和无门槛红包各一百个,可还行?十点钟发,可还行? 正文: 曹鼎蛟虽然提出了解决办法,可是崇祯皇帝也还是很难抉择,这一切的解决办法全部建立在这世上,是否真的有什么黄金洲。 崇祯皇帝想了又想,还是决定先放下这个话题,先解决眼前的麻烦再说。 崇祯皇帝笑着说道:“卢卿昨已经赶赴了济南,你打算什么时候动啊?” 曹鼎蛟看了一眼小太子,郑重的说道: “微臣时刻准备着为大明献,今就动,陛下勿念。” 崇祯皇帝摸着下巴说道: “可你家里面还有五位小妻呀,特别是那个李楚君,嘿嘿嘿,朝鲜国主李倧还特地为她写来了一封书信呢。” 曹鼎蛟脸色平静的说道:“大明与朝鲜的恩已经断绝,本朝!朝鲜已经两度投降伪清,这样的国家不堪大用,这样的国主不宜联合,否则吃亏的还是我们大明自己。” 崇祯皇帝皱着眉头说道:“可朝鲜若是彻底的倒向伪清,对咱们来说也是个麻烦,更会降低咱们大明的威信。” 曹鼎蛟握紧了拳头说道:“陛下,面子从来都不是靠别人给的,完全都是靠自己争取的,只要咱们能把那些豺狼打得满地找牙,不愁找不回面子。 等咱们面子和里子全部都有了的时候,那就是北伐之时了。” 崇祯皇帝看清了局势,现在大明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更何况人家朝鲜都投降了,他们实在是插不上手了。 大明的军队又不会飞,中间还隔着李自成这个大敌,靠着海上补给的话,很轻易的就被人家赶下海了。 卢象升他们从九边出兵不知道绕了多少路,而且路上还非常的危险,幸好平安的回来了,这种险招可一不可二,要是被人家大清抓住机会打一个伏击,那就乐子大了。 崇祯皇帝又道:“鼎蛟,为今之计还是需要打退山东来犯之敌,断了李自成的念想,这一切都要交给你和卢卿同心协力了。” 曹鼎蛟郑重的点了点头,然后又是一副言又止的表,崇祯皇帝看出了他脸上的为难之色,表差异的问道: “你这是怎么了…还有什么想说的?” 曹鼎蛟也不知道如何开口跟皇帝陛下解释,只好用着试探的语气说道: “不知道陛下知不知道,有所思夜有所梦的事,也有民间传说,梦一般都是反着来的,可微臣昨晚却做了一个很不好的梦。” 崇祯皇帝脸色一变,表更是变得有些僵硬,一般那些皇帝都不怎么喜欢鬼神之说,只有到老了快死的时候,那些雄主才会相信长生不老的事。 崇祯皇帝现在正值壮年,是不太相信这是鬼神之说,更不相信什么解梦,好在说出这话的是他最好的基友曹鼎蛟,换成别人,他早就让大汉将军架出去了。 崇祯皇帝摸着胡须说道: “唉,那你说说看,到底梦到了什么。” 曹鼎蛟这才诚惶诚恐的说道: “微臣不敢妄自诽薄,奈何此事关系甚大,臣不得不说,陛下若是不信就当做小儿语罢了,就当臣一时口快不必放在心上。” 曹鼎蛟这样一说反倒勾起了崇祯皇帝的兴趣,崇祯皇帝脸色稍缓,有些惊讶的问道: “那你这梦中到底是梦到了什么?” 曹变蛟一脸认真的说道: “微臣梦见了明年北方几省大旱,其中以山东最为严重,百姓易子而食,赤地千里,路有冻死骨,千里无鸡鸣。 百姓揭竿而起,整个北方都是乱作一团……” 曹鼎蛟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崇祯皇帝止住了,曹鼎蛟这话实在是让人太震撼了,要是大明的北方真的是造成了如此大乱,真的是很难收拾,本来现在大明就是多灾多难,再碰上个天灾**,这如何是好? 崇祯皇帝一脸怪异的说道: “天下大旱,如何确认是真是假?” 曹鼎蛟摇了摇头说道: “微臣不知,或许这只是一个梦吧,还请陛下不用当真,俗话说的好梦都是反着来的,兴许来年北方几省全都是风调雨顺,喜获丰收,到时候微臣就成了乌鸦嘴了,不好说不可说。” 曹鼎蛟止住了这个话题,没有深究下去,可曹鼎蛟的话却在皇帝陛下了心里面扎下了根。 崇祯皇帝别的没有,内库里面穷的只剩下钱了,这几个月通过收税何抄家,然后又摆脱了辽东那个烂摊子,导致大明朝的财政由亏转盈。 居然过完年还有剩余,崇祯皇帝现在是个不差钱的主,到了这个地步他也是恨不得一分钱掰两半花的主。 曹鼎蛟在这边一篡夺,崇祯皇帝一拍脑门说道: “甭管有没有事,多储备一些粮食总是好的,朕先把北方几个大省的粮仓给它装满,到时候就不愁灾民太多,朝廷救援不及了。 这粮食放一两年倒是不成问题,来年用新粮换旧粮就连就好了,朕!先采购他一个三百万两粮食!” 靠!朱老板果然是大气,曹鼎蛟立刻被这货震惊到了,别人买粮食都是用铜钱去买,这货直接来了一个三百万两银子,简直就是嚎无人啊。 曹鼎蛟还是规劝道: “陛下,可不敢一口气砸入多这么多银子,咱们最好还是分批购买,宁缓勿急,否则别花了钱还办法的事,到时候让咱们江南这边的老百姓都吃不起粮食了。” 崇祯皇帝百思不得其解,朕像那些农民买粮食难道还有错吗? 曹鼎蛟赶紧给皇帝陛下和太子上了一课,简单的介绍了市场的供需关系,不然真怕崇祯皇帝好心办了坏事。 粮食涨价对农民也是一个有好处的事,但最终获益的还是那些大地主大粮高。 如过一下子涨得太快的话,就会扰乱市场经济,封建王朝的这种简单交易结构根本就没有多少抗风险的能力,对于粮食这种生活必需品更是要有一个衡量的度。 生产需求最好和生产力挂钩,不然会造成意想不到的**。 :。: 本♂本♂神♂立占↙喜欢本站的朋友可以多多推荐给更多看书伙伴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