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逼宫 (第1/2页)
朝参是唐朝在京官员最重要的政事活动。 按照制度规定,唐朝朝参有三种不同的举行时间和形式,一种是元日和冬至日举办的大朝会,最隆重,需要有“大陈设”,即展宫悬鼓吹,陈车辂舆辇。 到时皇帝“服衮冕,御舆以出,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仪”, 接受群臣客使朝参礼贺。 朝会参加者最多,有王公诸亲、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地方上奏的朝集使、周隋后裔介公部公,蕃国客使等,朝贺结束后并有宴会。 正、冬大朝会皆在大兴宫的太极殿。 大兴宫是隋唐长安城宫城,与大明宫、兴庆宫统称三大内。 此宫位于长安城中轴线北部,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隋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后改称太极宫。 …… 永徽三年,冬至前夜。 大唐皇帝李治,身着冠冕立于大兴宫太极殿内。 站在他下方的左右文武官员,人才跻跻,皆为大唐重臣。 此次,是对即将展开的冬至日大朝会的一番预演。 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起居舍人、集贤殿和史馆, 门下侍中,副职长官为门下侍郎下辖给事中、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起居郎、城门郎、符宝郎、弘文馆, 以及六部官员,悉数在场。 这个阵势,大大出乎李治的预料,他的脸色有些微变,心里隐隐感觉到一些什么。 还不等李治按预先的安排先喊“众卿免礼”,群臣中,尚书右仆射、知政事褚遂良站出来,向李治行礼道:“陛下,臣有本奏。” “褚爱卿也是太宗时的老臣了,不辞辛苦为了大朝会的事cao劳,朕心里很清楚……” 李治嘴里虚应着,飞快的思索着对方的意图。 同时开口道:“来人,别愣着,诸朝臣皆是朕的股肱,给众爱卿赐座。” 随着李治声音,早有一旁随侍的太监拔腿去搬凳子去了。 但是褚遂良似乎却并不领情,抱拳道:“陛下,臣虽然年迈,但为国事故,不敢说辛劳,今有一件大事,必须禀明陛下。” “褚爱卿,不急,先坐下,坐下再说。” 李治嘴上虽然带着笑,但笑容已经有些勉强了。 他一眼扫过去,虽然现场朝臣众多,但是一个个表情和眼神,分明已经知道了什么。 是了,一定是为了那件案子。 李治心中雪亮,但是苦思无计,心里不由有些焦躁。 褚遂良向长孙无忌方向看了一眼,见对方微微颔首,心中念头更是坚决。 他上前一步,运足丹田之气,大声道:“陛下,今刑部连同大理寺查获高阳公主并房遗爱谋反大案,此案证据确凿,如何发落,还请陛下定夺。” 随着褚遂良的话,站在他身后的各三省六部官员,纷纷出列,向李治拱手行礼。 “臣,请陛下定夺。” 回音在宽广的太极殿阵阵滚荡。 所有人喊出那句就住口了,但余音仍像是闷雷一样,不断在李治耳旁震鸣。 这位年轻的帝王脸色有些发白,似是有些吓到了,微微后退了半步,脚下一个趄趔,伸手扶住一旁的御椅扶手,这才让自己保持住平衡,不致于太失态。 “何至……何至于此。” 李治抬了抬手,想要说什么。 他的眼神掠过,与站在朝臣中冷眼旁观的长孙无忌对上。 长孙无忌的眼神冷冽得像刀。 这一下让他惊醒过来,想起来前几天长孙无忌与自己说过的话。 一瞬间,仿佛被戳中了什么痛点,李治险些要大叫出声。 舅舅,是你,一定是你! 你为什么要逼我? 李元景、房遗爱,李道宗、还有高阳,何罪? 他们真的该死吗? 就不能网开一面,留他们一命? “不能!” 长孙无忌的眼神仿佛冰冷的刀子,无情的扎进李治最柔软的心房。 “正因为我是你的舅舅,我必要教你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 收起你那无用的小儿女态吧, 你是皇帝, 你是这大唐的皇帝, 你手下有千千万万的子民仰仗你。 你前,有太宗的光芒, 身边,有无数宗室,重臣、将军,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还有无数的野心家, 他们在虎视眈眈, 等着看你露出破绽。 你只有展现你帝王的一面,狠辣无情的一面,铁腕的一面, 以雷霆之势,将一切敌人斩草除根, 用以震慑霄小。 如此,你的皇位才能稳固, 大唐的政权才能安定。 你还要继承太宗的遗志, 横扫八荒, 让大唐,永远屹立在山巅之上。” “可是……可是上次遇袭,房遗爱不惜性命的救朕,李元景是朕的叔叔,高阳是朕最疼爱的meimei,你叫我,叫朕如何对他们下手?你叫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