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战神苏烈 (第2/2页)
头:“你说的都有道理。” “那是,老程我打了一辈子仗,没吃过猪rou也见过……咳咳。” 吹牛吹到一半,突然想到这话有点影射太宗的嫌疑,程知节赶紧收口,剧烈咳嗽起来。 “总之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有一,便不会败太惨,有二,便有了胜算,如果三者齐备,那便可以摧枯拉朽。” 说着,他又伸指朝帐外指了指:“而且不怕告诉你,我们在这里等着不是没有意义。 此次出征,展现我大唐的实力与决心。 保证我们通往西域的商路。 威慑、压服那些墙头草的部族,让他们不敢全心倒向西突厥,便是有功。 另外,我已经征召了其他部族的人,让他们做我大唐鹰爪,等到开春后一起对西突厥用兵。 此消彼涨,自然更有胜算。” 征召其他部族,意思就是让臣服于大唐的蕃属部落,出兵出人。 当然,都是自带干粮,大唐不出钱。 这就是宗主国的威势,一句话,各部族便乖乖配合做仆从兵。 当年王玄策能借兵灭中天竺,正是凭此。 以极少的大唐府兵,配合大量的异族仆从兵,是大唐在西域用兵的一惯做法。 有时甚至只有主帅是唐将,底下全是异族仆从。 这种模式,其实是跟突厥人学的。 突厥做为横贯草原和东西的霸主,压服无数部族,其威势和影响力一直可达后世的中东。 这一路上的小部族,都得听霸主的号令,凡战,都要出兵做突厥的仆从。 苏大为听得程知节所说,细细一品,顿觉得大为有道理。 西突厥汗国,现在就算再怎么势力缩水,十几万控弦之士还是有的。 再加下底下一堆仆从部落,紧急情况下爆兵数十万,也不是不可能。 而大唐这边,这次一对比,就显得有些寒碜了。 以大唐军制,凡战,三名战兵,配一名后勤辎重兵。 此次作战,真正的战兵只有三万,后勤一万余人,其他七拚八凑,满打满算,也就四万余人。 如果能征召到足够多的仆从兵,倒是能增加不少实力。 就在苏大为这么想时,只听苏定方平静的道:“大总管,等各族征召的人手到了,阿史那贺鲁只怕早就得到风声跑了, 永徽二年,阿史那贺鲁与处月、处蜜、姑苏、歌逻禄、卑失等五姓背叛我大唐,侵犯延州,攻陷金岭城和蒲类县,杀死抢夺几千人。 陛下任命契苾何力、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高德逸、右武候将军薛孤吴仁为副总管,征发秦成岐雍府兵力三万人,以及回纥五万骑兵讨伐西突厥。 同年十二月,处月部酋长朱邪孤注杀死唐朝招慰使、果毅都尉单道惠,据守牢山。 永徽三年,契苾何力与梁建方等人在牢山大败处月部,虽然赢得一场天大胜,但终究被阿史那贺鲁逃走了。 西突厥也得以死灰复燃。” 说到这里,苏定方缓缓道:“若只是杀伤一些部民,放走了西突厥可汗,则年年征战,糜费更巨,如此,才是最大的失败。 以我之意,越是大雪封山,越是出其不意。 阿史那贺鲁决计想不到,我们会在这个时候出击,此时若动手,很有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最后几个字,苏定方可谓是掷地有声。 这正是他一生用兵的精髓写照。 大唐名将很多,除去卫国公李靖,真正能做到用兵如闪电,速战速决,以极小代价取得决定胜利的人,不多。 苏定方正是其中佼佼者。 他的兵法,承自李靖。 李靖用兵可谓深合《孙子兵法》,其疾如风,其静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 苏定方,学到了侵略如火。 穷追猛打,快进快出,突击斩首,快若闪电。 这正是他的作战风格。 至于程知节,这么多年观摹李靖和太宗李世民用兵之道,似乎也悟到了点东西。 那就是,不动如山。 “先胜而后求战,现在战机未到,我身为大总管,不能拿手下兵卒性命冒险。 突厥人是这么好抓住的? 这是他们生长的地方,他们来去如风,信奉萨满教,视死亡如归途。 真要拚个你死我活,把手下兄弟们都拚光,这是好的选择吗?” 从程知节身上,爆发出强大的气势,他坐在那里,气血沸腾,仿佛一头发怒的狮子。 而苏定方,毫不畏惧的与其对视,缓缓的道:“考虑大局,那是为帅者的责任。今我为副,只用考虑如何把仗打得漂亮,如何将阿史那贺鲁这个根子铲去,令我大唐,不必再为西突厥劳师远征。” 苏大为站在一旁,一时听得呆住了。 可以说,当世不会有任何人,有这样的机会,听这两位大唐开国名将,将自己的作战思路,战略意图,这般掰开了揉碎了摊开在面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