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 论战(二) (第2/2页)
此事……” 安文生娓娓道来。 对于大国来说,其患不在外,而在内。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 这是帝王之术。 古今同理,这个理念,并没有错。 就好比前隋来说,经历数次征高句丽的失败,折兵数十万,民相饥,死伤百万。 最后让大隋崩塌的,也不是什么高句丽,而是内部群雄逐鹿。 对于像大唐这样广袤的大帝国来说,哪怕是对外征战连续大败,哪怕会伤筋动骨,也不可能令其崩塌。 李治深谙帝王之术,他的每一步,都是深思熟虑过的。 仔细看他近几次的动作,就会发现,其节点控制,堪比节奏大师。 从派苏定方对高句丽用兵,到派程知节征西突厥,到废王立武,每一步,单独看都没什么问题。 连起来看,便像是围棋里的“势”。 “其实朝中相争,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凶险,之前房遗爱之案,长孙无忌的手伸到了军方,借故或杀或贬,已经处理了一大批将领。 大概是这件事刺激到了陛下。 此前征高句丽表面上看着是不顺,但实际上……又何尝不是陛下在投石问路呢? 军中何人可用,何人在拖后腿,可不就一清二楚了? 接着又是突厥狼卫在上元夜突袭长安和皇宫,给了陛下动武的借口。 也就有了这次程知节率军征西突厥。 大军出征,就在这个时间点,陛下突然变得强硬,强行废后,再立武后,并缢死了前皇后王氏、前淑妃萧氏,嘿嘿,你品品。” 苏大为一时哑然。 仔细想想,他抬头道:“你是说,这军中……” “必然有长孙无忌倚仗之人。”安文生轻轻拍着桌子叹道:“这是阳谋,若长孙无忌强行将自己的人从征西军中摘出来,只怕灭了西突厥,陛下会提拔一大批新将领,长孙的人,便无立足之地了。 所以长孙无忌便默许了。 可他没想到,陛下绝然会这么狠,不动则已,一动便是天崩地裂。” 苏大为长呼了口气,彻底明白了。 “长孙无忌没料到陛下会选在这个时候动手,他在军中必然有亲信,如果此次征西突厥不参加,便是输。他一算错的,便是陛下的绝决。 现在回头看,不管长孙无忌怎么选,只要他不敢…… 无论如何都是输定了。” 不敢,自然指的是做那种改天换日之事。 别说长孙无忌没这个勇气,哪怕他敢,也是必死的局面。 之前苏大为并没有细想,可现在听安文生把整件事复盘,其中的谋算,心机,更令他感到心惊。 除了暗惊李治手腕高明之外,已经想不到别的什么词了。 只是,不知道在整件事中,武媚娘起到了什么作用。 按后世史书上的记载,自己这位武jiejie,应该是李治的政治盟友,和左膀右臂。 这么大的事件里,没有武媚的智慧参与其中,苏大为不太信。 就是不知道,武媚娘在里面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 对了,这次再回去,便不是武昭仪,而是武皇后了。 想想还有些担心,不知和武媚娘之间会不会生分? 她现在地位不同了,对我,还会和之前一样吗。 想到这里,心中未免有些忐忑。 不过安文生在面前,他自然不会把这一切显露出来。 “对了文生,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了,不过王文度应该也不会阻挠用兵吧,再加上苏烈将军一力主战,我觉得,开春后,应该还是会有一场大战。” “你说的不错。” 安文生点点头:“不过我还是提醒你一下,虽然王文度不会主观上扯后腿,但他的身份和陛下的意愿决定了,此次军中,必然是要清理一些人的。” 苏大为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无法反驳。 这特么的…… 安文生简直是逻辑鬼才。 对于李治和安文生来说,利用此战,将军中属于长孙无忌的势力清除出去,才是首要的。 清洗,是清洗! 至于胜利,则是顺带的。 只要唐军不输,哪怕吃点小亏,也无妨。 把唐军内部一些人清洗掉,就是达成目地了。 甚至,如果阴暗一点,王文度还会利用其身份跟影响力,故意安排一些任务,将长孙无忌的人派出去做饵,借突厥人之手,去杀。 当真是细思极恐。 “所以阿弥,你明白了吧。”安文生看了一眼苏大为道:“程知节求稳,王文度要完成任务,苏定方想要战功,这三者的角力,博弈,便是唐军如今的局面。 接下来的一切作战方略,都会是这三者权力博弈的格局下产生。 而你在这其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