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 (第2/3页)
大食人一袭白衣,黑甲。 唐军精锐则是清一色的大唐十三甲,金甲,血色披风。 而唐军数万胡人仆从,衣甲旗号则是五花八门,五颜六色。 这一相比较,显得唐军这边成分更加复杂,军阵更加杂乱。 双方的斥候不断交接碰撞。 双方的游骑轻骑已经奔出。 轻骑的速度最快,既可以突破敌方军阵,刺探敌情,也可以灵活机动,护住本部侧翼。 出人意料的是,无论是唐军这边,又或大食这边,轻骑都是由突厥人充任。 原本是同族的兄弟,此刻竟成了生死大敌。 阿史那顺和阿史那延亲自领着突厥轻骑,飞驰向大食人的军阵。 从大食人方向,也飞驰出阿史那屈度麾下狼骑,与之交手。 双方犬牙交错,犹如恶犬般不断撕咬,狙击,刺探、擒杀。 无数情况随着斥候和前锋轻骑的交手,不断传回两方的统帅手中。 没有任何侥幸的可能。 这是一场实打实的硬仗。 双方在彼此眼中都明明白白。 龟兹城附近的开阔地带,也杜绝任何利用地形玩花招的可能。 只有堂堂正正之师,决一死战。 但是正面野战。 以大唐的军力,如何撼动大食人厚重的军阵? 此时仍是未解之迹。 这个巨大的疑问,沉甸甸的压在所有唐军将领的心头。 甚至压在胡人仆从头领们的心中。 心中忐忑到极点。 唯一的仰仗,就是苏大为这个人。 关于他身上过往的战绩。 在战场上,苏大为从未输过。 呜呜呜~~~ 沉闷的号角声响。 双方的主力渐渐加快速度前出。 一只雄鹰翱翔在天际,以鹰眼向下俯瞰。 雄阔的绿洲上,有河流蜿蜒而过。 中间一个小小的黄点,便是龟兹城。 黑白二色的大食人的军队,厚而密集,如汹涌的潮水,不断拍打着龟兹城。 更大部份,却向着东面涌去。 如同密集的蚁群,无边无际。 而东面的唐军,以中间的七千唐军为核心中军。 左翼是吐蕃仆从军。 人数大致三万上下。 分别由吐蕃象雄部、白兰部、狼羌部、若水部,等各部组成。 俱是清一色的骑兵。 身上的衣甲和武器看着十分纷杂。 若是和唐军相比,简直和土匪贼人没什么区别。 吐蕃被大唐灭了以后,当地各部已经凑不起一样的衣甲和武器了。 制度上已经从统一的吐蕃帝国,分裂成无数小部落。 在唐军中军右翼,则是吐谷浑人。 人数为两万八千。 相比吐蕃人,吐谷浑人看着要好上不少。 至少战马颜色比较统一。 大家的衣服也都是草原牧民的粗布。 手里的武器也俱是能割草的弯刀,或者狗腿刀。 长鞭、铁锤等。 而且吐谷浑人善射,人人背上都背了猎弓。 除了吐谷浑人。 还有近两万各西域胡族混杂的队伍。 充做唐军的后军。 这支胡人仆从是由回纥、突骑施、沙陀、铁勒,以及突厥等各部组成。 成份越发复杂。 统一由阿史那道真统领。 唐军左翼仆从是由苏大为麾下安文生统管。 右翼,则是以薛讷、苏炎、高大虎、周良等各将分头协理。 程处嗣、尉迟宝琳则在苏大为的中军,帮助他掌握这支唐军。 隆隆隆隆~~ 沙场上,突然吹起狂风。 肆掠的风,犹如千万里外玉门关吹来般。 带着一股锐利之意。 鼓声四起。 声震天地。 大食的军马开始加快速度。 护着大食军左右两翼的吐蕃人和突厥人,向两边让开。 大食人的主力,十二万大军,分前中后三部。 前军二万精锐重甲骑。 亦即重装骑兵。 向前推进。 数万战马,蹄声如雷。 一时连战鼓声都被压过了。 中军六万人,阵型最为厚实。 六万大食步卒,与中原战阵不同。 他们身上几乎没有披沉重的衣甲,而是以轻甲大盾,长矛阵列。 在一队轻卒之后,还有巨大的战车,隆隆的向前开赴。 战车之上,明显有如投石机般的装置。 若是进入射程,只怕一轮齐射,就会令唐军死伤惨重。 在战车之后,乃是各种身形巨大的异兽、诡异。 有地狱獒犬,有巨大的战象,有犀牛,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怪物。 带起黑雾腾起,吼声震天。 各种五色彩旗,迎风吹起。 最后是大食人的后军四万人。 这些大部份是辎重。 车队。 还有随军的一些妇儒和民夫。 作为非战部队,被留在了最后方。 但若有需要,这些人随时也能武装起来。 呜~~~ 突厥人的牛角在吹响。 这是进攻的前奏。 踏踏踏踏~~ 激烈的马蹄声响。 大唐这边开始做进攻最后的准备。 由阿史那顺和阿史那延两名年轻突厥将领率领的一千六百名突厥轻骑,战马开始加速。 在这之前,这些骑士已经披好了衣甲,检查了武器,填满了箭矢。 大战后,谁也没办法中途叫停。 也不知会交战多长时间。 也许会是一场迅速的崩溃。 但更多的可能是一场艰辛的鏖战。 能带多少就带多少。 一会箭射完了不会再有机会补充。 在一千六百名轻骑之后,苏大为的中军也在快速推进。 从高空上看,唐军像是一个逐渐前伸的拳头。 以中间数千唐军为矛,向前刺出。 大食人的军队,几乎是同样的战术,没有派两翼前出。 而是以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