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攻灌水镇 (第1/1页)
沈麒:“传我命令,各部立即集结人马。 对西边宽甸境内的官军,保险队,团练公所,乃至于地主老财,给我发动进攻。 记住干一票就走,打一仗就换地方,继续作案。 注意尽量不要波及平民,就这一点要求,剩下你们自由发挥,我不管你们怎么打,伏击,游击,还是放冷枪,绑票,我不管,就他妈的给我抢,抢来东西就行。 沈麒:“另外为避免各小队之间失去联系,方便支援,作案都别离得太远,总而言之,就是给我消灭宽甸境内的有生力量,听清楚了,后天就给我去干活!” 老二审:‘大当家的没说的,干他娘的!‘ 铁背龟陶旺:‘敢让大当家不痛快,咱就让宽甸的县太爷睡不着觉,当家的,瞧好吧!‘ 项冲:“赛马集交给我负责!” 李猫:“草河城交给我负责攻打。” 第二天各部集合队伍整军备战,带上五天的干粮,足足的子弹。 就开始对宽甸境内的团练公所,保险队突然发动了进攻。 单单就说老二审带的队伍500多人就打进灌水镇团练公所,侧翼是佛跳墙李俊和铁莫勒的队伍拱卫打策应。 马队在前步兵在后,就杀进灌水镇,官军坐梦也没想到,土匪敢主动进攻。 没有丝毫准备,光老二审的队伍就带了八门弗朗机炮,四十多杆,弗朗机大抬杆,这玩应被沈麒改进了,威力很大,枪口被打造成了鸭嘴型,一打一个扇子面,喷出的铁砂,就像铁扫帚一样。 人们都管这玩应叫扫帚炮,近距离一打一大片,威力十分凶猛。 八门弗朗机炮对着团练公所就轰,几轮炮下去,墙就开了个大口子。 里边的团练没办法了,只能拼了进攻,结果刚冲出来,四十杆扫帚炮【改进大抬杆】就对着人群轮番轰,一杆在七八十米开外就够呛了。 四十杆轮番轰击,这几百乡勇那是对手,死尸就倒下一大片啊,都打成筛子了, 老二审下令进攻,五百多人在炮的掩护下,攻进团练公所,沈麒的队伍都是硬家伙,最不济也是遂发枪长短两只,另外还有一把开山砍刀或者工兵铲,远中近家伙都有。 攻进院里,一半上墙占据制高点,另外一半,把长枪卸下,一手抽出短枪,一手拿起砍刀。 就开始对剩余的乡勇开始战斗,乡勇们都没几杆枪,全是大刀片,破棒子,扎枪头,那是这些装备精良的悍匪的对手。 基本上一边倒屠杀,跟纸糊的没区别。 到最后剩下三分之一活着投降了,团练公所的所长,早死在老二审的枪下。 老二审下令洗劫团练公所,好东西全搬走,这还是一个大的团练公所,就这样被消灭了。 肯定有人问,镇子里的官军白吃饭吗。 肯定回来支援啊,驻守官兵呢,哪去了。 哪去了,被伏击了,抄老窝了。 前边不是说过吗,老二审并非孤军作战,还有李衮和铁莫勒的队伍。 他们俩主要就是看住伏击驻守清兵 镇子里一打响战斗,清军大营就陆陆续续的结合队伍,估计是土匪抢劫,这得管啊,还没到镇子呢。 半道上就被早已准备好的,李衮和铁莫勒的队伍1000多人给伏击了。 灌水镇就300驻军,良莠不齐 结果刚出去,半道上就被伏击了,李衮和铁莫勒的队伍1000多人,三倍多兵力很短的时间就全报销了。 战斗力差距太大,单兵素质,火力,全都劣势,而且没有准备,匆忙去支援,结果惨败。 战斗刚开始,营官不幸被流弹击中,就躺地上了,,剩下人乱糟糟就全被包了饺子。 仅仅一晚上,老二审,铁莫勒,李衮的队伍就报销了五六百人,以压倒性胜利,打了一个大胜仗。 另外其他部队也都有斩获,大的队伍几百人,小的队伍几十人,都对宽甸境内的团练公所,保险队,甚至清军其他镇子的大营,都敢突袭。 一晚上打死打上好几千人 第二天早上,宽甸县太爷,好险没吓死,这把天都捅个窟窿。 自己一夜之间宽甸的守备力量一半都给报销了。 自己这顶戴花翎就得丢啊,立刻召集宽甸边境守备将军,寻思把边军调过来。 结果人家不来,没有将军府的命令休想调一兵一卒,另外自己抓来的3000多壮丁根本没指望,不跑就不错了,连放枪都不会,哪来的力量剿匪。 只能上述朝廷,以求对策,可是朝廷这时候对日本鬼子脑仁都疼,准备集结大军,赴朝鲜作战。 都忙着征兵筹饷银呢,哪有功夫管这事,马上就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了。 清政府无暇顾及这些小事,上书也是石沉大海,不知道放哪个犄角旮旯了。 沈麒一看折腾的也够呛了,就给县太爷一封信,大致意思,你不动我,我不动你,若是还有此类事情发生,后果自负!’‘ 县太爷心里生气但是没咒念,这伙土匪一万多人呢,占据关门山没法剿。 易守难攻,又都是悍匪,朝廷没个六七万人没法动他。 但是谁愿意趟这浑水,真把这伙土匪逼急了,流窜作案。 联合其他土匪,疯狂报复,整个辽地就得开锅,到时候多大的事啊,谁敢冒着风险啊,没人愿意,能不能打赢还不一定呢 灌水镇事件,结束后,沈麒,就开始下令,个个村屯开始战备,粮食一律不许卖,都藏起来,或者运到关门山大寨, 每家每户都发武器,没事就训练,而且修筑加厚土围子,村里都修筑防御工事,村外挖壕沟。 老百姓也都知道要打仗了,兵灾肯定避免不了。 家家都开始自保,好在沈麒都发了武器了,有了家伙心里就有底了。 有关门山匪帮在老百姓就不那么害怕了。 沈麒心里也没底:“多事之秋啊,清朝六十万大军就要跨过鸭绿江开奔朝鲜,自己的地盘能不能在清朝日本这两个猛兽面前存在沈麒心里也没底,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实在不行只能放手一搏,背水一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