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巨匪_平壤大战 ,黄海大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平壤大战 ,黄海大战 (第1/2页)

    日军分四路围攻平壤,兵力分散,由于李鸿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作战方针以及清将叶志超的胆小昏。

    左宝贵等人攻打日军的行动不断遭到叶志超的阻挠,日军遂顺利完成了对平壤的包围。

    1894年9月15日,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船桥里)战场。

    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其三为城西南战场。

    在大同江南岸战场,晨三时,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在大岛义昌少将的指挥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

    清军分兵抗拒,重创日军第9旅团。

    日军中、右两队司令官武田秀山中佐和西岛助义中佐拼命督战,攻陷了左右两翼的堡垒,随即遭到清军的步炮协同夹击。

    再遭重创,这一仗日军遭受了重大伤亡,据《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战史》公布的数字,“将校以下死者约一百四十名,伤者约二百九十名“。中队长级大尉军官被击毙四名,少尉军官被击毙二名。

    第9混成旅团长大岛义昌少将、第21联队长西岛助义中佐、炮兵第5联队第3大队长永田龟少佐均被击伤。

    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由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又称朔宁支队)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联队(又称元山支队)担任主攻。

    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激战中,左宝贵中炮牺牲,其部下三位营官先后阵亡,午后二时玄武门被日军攻陷。

    日军向城内推进,遭到清军的奋力抵抗,只得退守玄武门。

    在城西南战场,野津道贯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于晨七时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

    至中午,野津道贯见难以得手,下令暂停攻击,退回驻地。此时,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在战局胶着的情况下,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日本便在清兵的退路上设下埋伏。

    当天雨夜,撤退的清军中伏,阵脚大乱,死亡2000人,被俘500余人。

    平壤之战以清军大败告终。以后6天中,清军狂奔五百里,一路逃至鸭绿江边,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

    日军一路高歌猛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

    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

    9月15日上午,北洋水师护送4000余名入朝援军到朝鲜。返航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

    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包括其全都精华,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号诸舰,但北洋舰队中扬威、超勇二舰亦受重创。

    1894年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计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

    凌晨1时,铭军的十个营共四千人分乘五艘运兵船,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进发。

    中午,舰队抵达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到次日早晨,军队全都登陆。

    9月17日上午8时,运兵船卸载完毕。

    9时,北洋水师定远号旗舰上挂出龙旗开始返航。

    10时23分,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率先发现了北洋水师。便挂出“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的信号旗。

    10时30分,北洋水师镇远舰桅楼上的哨兵看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发现日本舰队。

    丁汝昌随即命令各舰升火、实弹,准备战斗。

    12时05分,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先,本队在后,呈单纵阵,接近北洋水师。

    12时20分,北洋水师在行进中由双纵阵改为

    横阵,旗舰定远位于中央,其余各舰在其左、右依次展开,舰队呈楔形梯队。

    同时丁汝昌还发出命令:“各小队须协同行动;始终以舰首向敌;诸舰务于可能之范围内,随同旗舰运动之。“

    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首先开炮。

    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距北洋水师5000米处即向左转弯,航向北洋水师右翼。

    联合舰队航向北洋水师右翼,冒险将舰队暴露于北洋水师阵前。

    十秒钟后,镇远舰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

    三分钟后,日本旗舰松岛舰也开始发炮还击。

    12时53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开始发炮还击。

    定远主桅中弹,信号索具被炮火所毁(一说因战船老朽发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