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辽阳请永江【一】 (第1/2页)
沈麒在本溪府干了,快仨月了。 沈麒心说:“这鸟官当得,真累人。光杆司令,啥事都找我。偌大本溪府光秃秃就我一个人,整个一空城”。 但是呢不光本溪的事务,自己老窝关门山的事情。 大事也得找他,还好关门山离本溪府这不远。 过了打牛沟就是关门山,一个星期,头三天半在本溪,后三天半在关门山,两头跑,两头忙活。 以前还能应付,现在地盘大了,有时候应付不过来。 不光沈麒这样,整个关门山势力上万人呢。 派李猫管理快枪队精锐,孙烈臣,独角龙穆恒,佛跳墙李俊,猎户黄信,窜天鼠韩滔,翻江蜃项充,加上老二审,铁莫勒,这些原班人马担任沈麒手下军队军官。 就连张作霖也在沈麒手下管着好几百清兵都是在午战争的时候收拢的溃兵和原来的一百多人。 实际上真正有才能的没几个。都是中庸之才。 中坚力量就是沈麒提拔了,季辰溪,季辰浩,佟子山,李季善,这些能力出众的民兵队队长。 就这样七拼八凑的沈麒的沈家班子就由这些人组成,勉勉强强正常运转。 沈麒一看手底下结果都是文盲,识字的都少,新来的张作霖一个大字都不认识,就这样还是营官,孙烈臣是马贩子,以前读过几天书大虎山还有个老师。 李猫从小跟着沈麒,多上有点文化,剩下的这些大队长,都是关门山的胡子,能力出众才跟着沈麒,但是独当一面不行啊,也就老二审是唱戏的出身,多少认识俩字,是粮台。 但是他担任的是营官,分身乏术,手底下也管着大头兵呢” 地盘越大,沈麒就感觉分身乏术,手下没有真正的人才这哪行,三国演义里,写得多好,就是刘玄德会水镜先生那段,几句话就指出来,刘玄德未成大事的原因,手下没人才。 水镜曰:“公今日幸免大难!”玄德惊讶不已。 小童曰:“此刘玄德也。”水镜请入草堂,分宾主坐定。 玄德见架上满堆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 水镜问曰:“明公何来?”玄德曰:“偶尔经由此地,因小童相指,得拜尊颜,不胜万幸! ”水镜笑曰:“公不必隐讳。公今必逃难至此。” 玄德遂以襄阳一事告之。水镜曰:“吾观公气色,已知之矣。” 因问玄德曰:“吾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耶?” 玄德曰:“命途多蹇,所以至此。”水镜曰:“不然。 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 玄德曰:“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辅相,颇赖其力。” 水镜曰:“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 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刘备前期没成大事,就是因为没人辅佐,手下人才,没有济世之才,你看看曹cao,手下郭嘉,荀彧,司马懿,杨修,这些大才,所以实力才那么强,沈麒现在实力发展顶天了,千军易得,将帅难求。” 沈麒左思右想,东北有才能的人 ,挖空心思想,,没有,东北乃至民国,不产人才,尤其是这个时代。 青黄不接,晚清的中流砥柱,左宗棠,曾国藩,增格林沁,都死了,剩下垂垂老矣的李鸿章,张之洞,勉强撑着大清国,到了东北,压根就没什么大才。 不过沈麒还真想到一个人,谁啊,辽阳王永江,日后奉系军阀的中流砥柱,张作霖的坚实后盾。 就是这王永江,另外他的弟弟王永潮,他叔叔王大中,都是隐居有才能的人”。 王永江是闯关东的后代,1872年1月25日生于金州(今大连市金州区),字岷源。父亲王克谦,从小就在金州城双兴货栈做学徒。 因为忠厚老实,干活儿不偷懒,又读过几年私塾,后来做了账房先生。 王克谦收入不多,但对未来很看好。因为儿子永江、永潮,天资聪慧,好学上进,都考上了秀才。 乡亲们就以西晋文学家、天才少年陆机和陆云赞誉“王氏兄弟“。 称赞他俩为“二陆双丁“。王永江还与辽阳才子袁金铠等人结为学友“时把酒相聚,议古论今,纵谈时局“。 沈麒打算把王家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