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芸哥 (第1/2页)
“唉,拍戏比投机倒把难多了!” 许老师发出如此感叹,退到一边独坐。 那边琥珀和鸳鸯上来,王扶霖喊开始,鸳鸯便往地上一倒,几个狱卒用破被裹了抬出去,琥珀扒着牢门哭喊: “鸳鸯jiejie!” “鸳鸯jiejie!” 演了一遍就过了,琥珀脸上挂着泪,根本停不下来。 这场戏非常简单,鸳鸯不甘受辱,在牢中自尽,琥珀就哭。若按照艺术分析,这里得包含好几个层次,她既是哭鸳鸯,也是哭自己,更是哭贾府大厦倾塌。 琥珀没演出那么多层次,小姑娘就是哭,但哭的真好。 沉实,不轻浮,一看就有东西在里面。 “啧!” 许非看了颇为触动,好像知道自己缺什么了。 演员拍一场戏,必须得有一个支撑点,简单说就是节奏感。先是内在节奏,即心理变化,然后反映到外在节奏,即台词和肢体。 像后世的键盘表演艺术家,常常说,哎呀,这段戏垮掉了!所谓垮掉,其实就是节奏崩了,支撑点没了。 “……” 许非正琢磨着,忽见那俩姑娘轻手轻脚的凑过来。 “你不要紧张,我第一次拍戏,也是耗了大半天才哭的。”陈小旭难得的安慰起人。 “我也是,试了好久才合格。”张俪亦道。 “啊?” 许老师愣了愣,跟着摆手:“我没事儿,让我自己想想。” 他抹身走远了。 张俪还想跟过去,被陈小旭一扯,“不用跟着,他能解决。” 此处是香山的某个干休所,在半山腰,环境清幽。三月末还是很冷,少许的树发了嫩芽,大部分仍是光秃秃的。 许非出了摄影棚,在周围胡乱转悠,越想越对,自己缺的就是一个支撑。这种支撑来源,是对剧本和角色的理解通透,以及本身的表演水准。 理解,其实是很主观的,理解不同,表现出来的东西也不同。 比如《水浒传》浔阳楼题反诗,李雪健和张涵予演的完全是两个宋江。新版那叫一个悲情慷慨,怀才不遇;旧版则是猥琐腹黑,酒后猖狂。 这便是对人物的理解差距,难说对错,但呈现出的效果有目共睹。 许非就非常喜欢旧版,包括那几句诗,都是一个大长镜头,李雪健自己在墙上写的,那字歪歪扭扭,笔画中都带着几分醉意。 同样的,对贾芸这个角色的理解,他跟王扶霖也不太一样。 贾府被抄,常人避之唯恐不及,唯贾芸敢来探监。尤其后面,贾芸为了找北靖王救宝玉,单枪匹马千里跋涉,还遭遇过狼群——当然这些都没拍。 “这能表现出什么呢?” “胆气!” “果断!” “不由分说,千金一诺!” 许非坐在石头上,捧着自己的剧本,标注的字数跟内容都差不多。他看着看着,脑袋就像被人用手指头戳了一下,一下子就通透了。 贾芸对贾府本就没感情,犯不着陪着宝玉期期艾艾,怀念过去,他来就是探望宝玉,顺便看看有没有机会救人! ………… “许非呢?许非呢?” 摄影棚里,王扶霖一连声的找人,有人道:“好像往山上去了,可能还没准备好。” “哦,那凤姐过来,再拍你一场。” 邓洁连忙过来,准备开拍。 任大惠在旁边看着,心下担忧,这要是拖个十天半月,可影响整体进度,毕竟外景那边都是看花期的。 他摸着没剩几根毛的头顶,不免有些后悔改剧本,结果摸了两下,忽觉胳膊碰着个人,扭头一瞧,“老戴,来了怎么不打声招呼?” “临时决定过来看看,听说你们剧本又改了。”这人正是戴临风。 “贾芸的戏改了一点。” “效果怎么样?” “卡着了,那小子出师不利,正闹心呢。” “年轻人要多给机会,但如果实在不行,那就按原来的拍。” “嗯,我明白。” 棚内忙碌着,许非其实已经回来了,悄默声找到侯昌荣,“侯哥,给我把刀。” “你要干什么?”对方吓了一跳。 “我说狱卒的佩刀。” “哦,我还以为你想不开了!” 侯昌荣从道具箱里翻出一把刀,那货又晃晃悠悠离开,继续上山。 “支撑点找到了,剩下的就是如何构建。我可当不了体验派,那就只得借助道具和技巧了。” 许非走出好远,找了个僻静地方,自己都觉着自己忒平静,“我这不是仗义探庵,是特么贤者时间,得先把情绪带起来。” 他摸了摸黑色刀鞘,刷的一抽,刀是真刀,没开刃,从体校武术队借的。薄薄的铁片,一斤多点,抡起来哗啦哗啦直响。 他紧紧握着刀,冲着空山大喊一声。 “有点放不开……” 许非顿了顿,跟着又喊,音量加大,第三声又加大,然后到处撒野。 人在大喊大叫,或者剧烈运动时,身体会分泌出某种物质,情绪也会随之激烈。后世的表演作坊,基本都会用这种方法调动情绪,以《演员的诞生》里的刘老师为典型。 至于现在么,嗯,基本等同于精神病。 ……………… 剧组早上来的,忙了大半天,日头已经渐渐偏斜。摄影棚内,能拍的已经拍完了,许非还不见人影。 “去找找!”王扶霖耐不住了。 几个人应声行动,侯昌荣刚要上山,却见一个人远远下来。 穿着一身皂衣,大红领子和大红长襟,戴着帽子,帽沿也是一圈红,帽尖高挺,颇似黑白无常戴的那种勾魂高帽。 左手自然摆动,有力且富于节奏,右手稍稍往后,手腕微翻,扶着腰间的佩刀。 侯昌荣看着此人,莫名觉着十分和谐,光秃秃带着点绿色的空山,一个古代人走下来,看不清脸,但应是冷峻严肃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