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第2/2页)
转变到了另一个方向,“关于怎么恢复两人之间关系的。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事情,请尽管说出来。” “啊,嗯,谢谢您了,但是暂时还没有。”看到孟昊然打算出来了,尹樱点点头,似乎想要立刻结束对话,“您就先忙您的去吧。安全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不是吗?” ……在这种时候,显然并不应该死皮赖脸地问下去。根据葛成志的观察,在尹樱的努力下,雷文乐和孟昊然两个人的确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显然并不是在好的意义上:尹樱本身的容貌让她的努力变成了情况恶化的助力。原本,这两个男人之间的矛盾就是因为争风吃醋,而现在,又有这么一位插到了两个人中间…… 或许会重复之前的悲剧。在这种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之前,我必须加以阻止。 前往火星的旅程即将结束,他们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了。海伦娜那边并没有展开进一步的行动,或许是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任务失败了;另一位窃听者的影子始终没有被找到,对方的身份与目的自然也无法搞清楚;王昭明没能像自己预想中的那样获得计划的全貌,不管他是出于怎样的目的,现在肯定在某个地方懊恼吧。不过,在欧阳平水的推动下,的确有更多的关于0001项目的情报被披露了出来——当然,是在允许的范围内;另外,更关键的一点是…… 据称是从月都的冬眠中醒过来的三个人,似乎彻底决裂了。 很难说这是一件好事。团队关系的复杂性再次被增加了。而这绝对不是葛成志想要看到的事情。无论如何,飞船即将靠岸,只要尽快与“劳保手套”同志联系上,自己就能够获得组织上在情报、人手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援助。现在的这个检查组就是一个炸药堆,稍微有些火星就能够把它引爆。而葛成志要做的,就是在火星出现之前把引信找出来,将其彻底切断…… 这不会成为自己职业生涯以来第一个失败的任务吧? 怀揣着这种不好的预感,他朝着自己的房间心事重重地走去。 —————————————————分割线—————————————————— 我们应该承认的是,在人生当中的很多时候,自我满足感是相当重要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的主角,葛祎伟同志。他最初似乎是个无欲无求的家伙,唯一稍微特殊一点的身份就是成为了国防生。那是一个有着稳定的前途的身份,尤其是对于他的军人父亲这个背景而言:但是,在中日战争爆发之后,他果断抛弃了这个身份。选择跑去前线当“精准射手”——说白了,就是炮灰。这是为什么? 因为自我满足感。 然后,事实证明,像他这种有着一颗理工科脑袋却在情感上又容易头脑发热热血上头的家伙并不适合当士兵。他似乎觉得他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什么问题,哪怕是最初走入神社之后直接试图杀掉“刻意”的未成年少女,或者是果断而干脆地抛弃了士兵的责任与义务直接把指挥部用一圈手雷炸上了天,他都对自己的选择与行为有着莫名其妙的道德自信。他感受到了痛苦,没错,但是他从来都没有认为自己是错的。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感觉能从这种执念中获得自我满足感。 随后,他知道了真相——幸好,我们说,现实没有对他那么残酷,没有彻底否定他因为一时热血上头而“推理”出的真相:至少中国人的确是全都疯了,只不过是原因出在他身上而已。然后,他想自杀,却被幻想乡三人组“救赎”了——这个用词很关键。随后,他选择了滚回国,似乎想要继续祸害别人和自己。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感觉这种选择能够贯彻自己的执念,并从中获得自我满足感。 自我满足感就像一个魔咒一样,一直在缠绕着葛祎伟这个人。或者说,他这个人活着似乎就是为了获得自我满足。为什么对一直陪在身边还有好意的三人组始终不下手?因为自我满足感。为什么在拥有重新获得了选择机会之后,却一直都在追求对时间机器的破坏?因为自我满足感。为什么在终于知道了时间机器的事实之后,让绵月依姬一刀捅死自己?因为自我满足感。所以说,自我满足感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当然了,在某些人眼中,这种东西被美化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直陪在葛祎伟身边的那三个女性。她们将其称之为“责任”,并且坚持认为,贯彻责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哪怕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谁都不晓得这帮人的脑筋究竟是出了什么毛病。不过,要是这帮人的脑筋没有毛病的话,故事反而看得有些不过瘾了。 至少,会让我——让观察者看得有些很不过瘾了。 十分抱歉再次使用了第一人称进行阐述,因为我认为,有些事情总是需要第一人称才能表达出来,尤其是像这种想要向人倾诉的时候——王旺王(我希望你们还记得他)的日记就是最好的例子。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为了自我满足感而努力活着的人是比较有趣的那一类。这件事情,在老师在的时候我就已经跟他讨论过了,只不过他很不耐烦地表示,现在不是说这种事情的时候,而且我也不应该找他讨论这种事情。或许是因为当时的时机实在是不太适当吧…… 0001项目任务小组的飞船已经逐渐接近了他们的目的地——火星。而就在这个目的地,事情将会产生更进一步的进展。在这些人当中,某些人在为了自身的未来利益而谋划,某些人为了直观的情感而产生着冲突,某些人则仅仅是为了达成那看上去并不高的任务目标,还有某些人在搜集着情报,试图在一切即将不可挽回的时候成为最后一道保险。 在这种时候,一直都在为了自我满足感而活着的他们,无疑会成为完美的调剂。现在看来,所有的矛盾,所有的冲突,或许都是导向某个让当时的我根本没有预料到的最终结果的某个小小诱因:在之前我就透露过,当时的我曾经窥视过“未来”的面貌,可那个“未来”却早就发生了偏差。我在试图复习当时的我的惊喜感,这样才能够让我的文字拥有更强的魅力。 这次幕间的时间有些太长了。现在,戏剧第三幕,终于可以算正式拉开了—— ——按照惯例,这种时候,应该略带恶意地抛出一个问题才对: “非观察者,到底是什么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