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章 梁妃与辰妃 (第2/2页)
“那倒没有,”朱继武若有所思的说道,“朕只是听闻他府上来了个新人,也不知这丫头什么底细,上回朕同承儿下棋时也问起过,承儿只是一味的推诿,不知为何将这丫头藏的那么好。” “待承儿回京,臣妾改日找他问问?” “不必了,也不是什么大事,一个侧室罢了,倒是爱妃何时提点一下承儿子嗣的问题,这才是重中之重。”朱继武侧过身去,拥住了辰贵妃,“爱妃,朕有些乏了。逝者已逝,别再过多忧思,伤身。”似乎是真的困了,没一会朱继武的呼吸渐渐均匀起来。 辰贵妃小心翼翼的抽出身子,披衣衫下了床,吹熄了几个方才宫人重新点燃的火烛,拿起其中一个烛台,步至侧殿,取出一个锦盒来,打开锦盒里面有一方丝帕,轻轻的展开丝帕,上面绣着的是一朵兰花,而在丝帕的左下角则绣着一个月字。辰贵妃捧着丝帕暗暗抽泣,“月娥,我待承儿如己出一般养大成人了,还望来日下了黄泉与你再见时,再向你赔罪,愿你能原谅我的自私。” 早朝时,大殿内各位官员肃然站立两侧,龙座上的朱继武表情不甚愉悦,听闻夏州国那边有所动作,在毗邻旧九幽的山脊一侧,集结了数三十万大军。 当时南宫旖的城防图只解释了如何破解,却未指明如何设置,那些阵法悉数记载在那本与公主一起消失的九幽机甲秘录上。如今大敌当前,虽说易守难攻,但是没有城防与阵法的弹丸之地就如入无人之境一般。 朱继武愁眉紧锁的瞅了一眼兵部尚书楚龄棋,“楚爱卿,对此你怎么看?” 楚龄棋年约五十,一看就是生性刻板之人,精壮高大的身躯,倒与文官的感觉相去甚远,两道飞眉粗而浓郁,有些生人勿近的错觉。往左侧挪了两步,举着笏板躬下身去,“启禀陛下,微臣以为现下太子殿下的虎獒营长期驻扎在九幽处,虽仅有两万余人,但这两万皆数精兵强将,骁勇善战,加之九幽地势对守方有利,即便人数上劣势较大。不过可以调集并州羽将军与蕲州付将军各十万大军前往支援。” 朱继武听罢,想了想,转而看向朱允厚,问道,“太子,若是夏州一举进攻的话,你的虎獒营能抗几日?” 朱允厚上前一步,一躬身道,“回禀父皇,儿臣的虎獒营对当地得地势已经十分熟悉,也早已做了对敌的防备,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可以坚守五六日。” 朱继武摆摆手说道,“楚爱卿,五六日的时间够增派援兵了吗?” 楚龄棋犹疑起来,举着笏板久久没有回答,朱继武见状直起了身板,厉声道,“战事要紧,有什么话不放直言。” 闻言楚龄棋知道藏不住跪了下去,斜眼瞥了一下太子,瑟瑟的答道,“微臣怕五六日时间不够集结二十万援军。” “缘何?”朱继武心里很清楚,并州与蕲州去颍州分别只需三四的脚程,原先驻扎在这两地的军队也有这些储备力量,不至于赶不及支援。 “这……回禀陛下,并州和蕲州武器与粮草均不足,要备齐尚需要一周的时间。” “为何会武器粮草短缺?朕不是说明了这些边陲重城必须保证粮草与武器的供给。”朱继武把矛头转向了户部尚书陶用,“陶爱卿?” 陶用瞄了一眼站在身侧的赵德钦,赵德钦悄悄挤了个眼色给他,陶用这才从位置上走出,高举笏板,躬身回道,“微臣在。户部是按照既定的配给放粮和拨款,按常理不应该出现如此短粮的情况。” “好,很好,你们,一个不明就里闪烁其词,一个顾左右而言他。”明显朱继武的话中有话,带着愠怒。“这就是朕的朝臣们。” 陶用见状也赶紧跪下,与楚龄棋异口同声的说道,“请陛下息怒。” 众臣们也都呼应着纷纷下跪,齐声说道,“请陛下息怒。” 朱允厚见势不妙,往后小退了一步,躬下身去不作回应。 朱继武从高位上俯视下方,神情比方才缓和了些许,“罢了,现在迫在眉睫的是战事。” 楚龄棋喏喏的抬起笏板,说道,“启禀陛下,或者可以让两位将军先各自带领五万人马前往支援,待粮草和武器备齐,再由副官带领剩余人马前往九幽。” 陶用也附和道,“微臣会尽快安排粮草运往两地。” “不必了,先从临近的州府调粮。”朱继武否定了陶用的提议,并向着赵德钦的方向看了一眼。赵德钦立马低下头去,怒目瞪向陶用,示意其不要在多生是非。 朱允厚脑筋一转,又走上前来,一躬身说道,“父皇,儿臣向您请缨,此次由儿臣亲自前往九幽督战。” “虎獒营原也是厚儿你的亲卫军,你去九幽督战也无可非议。准奏。”朱继武扫视了一圈大殿,在其中发现了几张新面孔,会心一笑。朱继武一直觉得允厚跟他年轻时很像,他与允琮均不是嫡出,长子允琮心性儒雅温和,聪慧善良,不过作为储君来说缺乏了一些杀伐决断,而这正是允厚身上的优点,允厚不及兄长聪慧,但胜在自幼勤奋好学,处事圆滑,在朝中交友甚广,且骁勇善战,也善于用人。当时还是王爷的朱继武也是如此,他能最终笑着站上这至高的位置,不光是因为有刘皇后与辰贵妃身后的势力支持,更是因为他自身战功赫赫且在朝中的声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