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二章 捷报 (第2/2页)
回再说其他。 宜兴县丞求稳,不肯陪县尉冒险。 谁晓得城外主将是什么脾气,要是战起来,对方一杀到底,不给你再谈的机会岂不冤枉。 “劝降信是酉初的射进城门,说是给十二个时辰,黄老弟好好想想吧!” 县丞该说的说的,就出了城门楼。 要是十二个时辰后,县尉还执迷不悟,那他就不能干看着了。 …… 次日一早,随着晋陵县的捷报,侯晓明率五千人赶过来。 霍宝等人,并不意外。 宜兴城墙上,知县、县丞几人脸色更难看。 滁州军后勤供给的好,军帐是以什为单位,之前霍宝他们昨日带来的八千人,军帐就八百多顶,看起来无边无际,像是驻扎了上万人马。 如今又过来六千人马,远处眺望也是无边无际,顺着官道都是人头。 “仗还没打,怎么滁州军就来了援军?”知县不解。 “不是援兵……他们从西边来,晋陵沦陷了!” 县尉黑着脸道。 “……” “……” 等到中午,西边的官道又有兵马至。 是仇威分兵三千人,来随霍宝打宜兴。 这一路兵马,成为压垮宜兴守军最后一根稻草。 数千宜兴县兵中,老卒不足千人,剩下都是不顶用的新丁。 早在滁州军兵临城下,大家就多是惶恐,一路又一路兵马汇集过来,大家最后的一点勇气都散了。 没有人觉得能守住宜兴。 就是早破城晚破城的区别,就是早死与晚死的区别。 申正时分,宜兴县令自缢,城门开了,县丞、县尉捧着县令官印出降…… 宜兴城,换了天地。 白衫军进城了。 三千七百县兵直接收编,其中四十五岁老卒直接给了二十斤粮食、一贯铜钱放归,四十五岁以下的县兵有两千八百人,二十岁以上的入新兵营,二十岁以下的几百人暂时编了一队。 重新拨了两千童兵暂驻宜兴。 “战也不敢战,没有卵子的怂货!” 白折腾一场,没捞着仗打,石三愤愤难平。 朱强道:“急什么,等到苏州还少了仗打?” 这次征伐的主战场在苏州,几万江南东道守军不是闹着玩的。 邬远则带了兴奋。 霍宝让他负责俘虏,不管是新兵营,还是青少营,都是他在统领。 这其中那二十岁以下的青少营,应该就是为了重组童兵右翼准备的。 虽说眼下人数还不多,可等到常州、苏州、松江三府之地都打完,青少营兵马也当凑得差不多。 只是他心中明白,一支队伍,只有兵卒撑不起来,还得有骨干在里头。 想到这里,他看看侯晓明、石三,倒也不cao心短人使。 只要打仗,就要有战功。 回头侯晓明、石三那两部人马的中低层官兵升起来,就要抽调人手往右翼来。 接手一个县城,并不是容易之事,除了城防之外,还有知县衙门。 宜兴知县自缢而亡,最适合接替他的就是出动投降的县丞。 可是为了防止反复,又不能将权利都交出去。 最后是李远留守宜兴,县丞协理,反而是之前掌握兵权的宜兴县尉被调离,先往常州府城待命。 宜兴县丞已经知晓主将的身份,霍太尉之子,心中庆幸不已。 怪不得人马源源不断,这样的人物,岂是宜兴一个小县城能抗衡的? 庆幸之余,他又忍不住蠢蠢欲动,倒不是想要反复会如何,而是想要为被拘押的知县家眷求情。 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带来的或许是风险,或许是好处。 人老成精,又是读书人,自是知晓降臣不好听。 想着滁州军历来作风,县丞还是决定赌一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