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六章 想要自立就自立 (第1/2页)
贾家的事情,霍宝听了一耳朵。 知晓贾老爷病重,贾演兄弟回去侍疾。 这也是没有办法之事。 人言可畏。 如今可是孝道大过天的时代。 不过并没有听说兄弟两个“归宗”的消息,想来还有的扯皮。 倒是贾、史、薛,都亮了相。 让霍宝感觉到红楼世界的的意思。 至于王家,就不知道那位开国县伯出自哪个王家。 江宁王县尉家? 还是霍豹的岳家王伍家家? 八卦是八卦,正事是正事。 进金陵府学读书之前,霍宝还得安置好童兵。 这一日,他就应李远所请,去了金陵大营巡视。 他巡视的,正是甄大舅与贾演之前提过的“亲卫”。 两百六十人,是滁州、和州、庐州士绅子弟。 和州一百人,庐州一百人,滁州曲阳县、滨江县两地六十人。 九月底十月初征召,名义上是他这位滁州少主的亲卫,实际上是第二批参谋生。 第一批参谋生征召的三百人,只留了一百四十人。 剩下一百二十五人转了后勤文书,三十五人被除名。 这第二批士绅子弟入了新兵营一月,除了身体上的cao练,就是各种训导。 今日是他们出新兵营的日子。 有文考还有武考,要综合评分。 “体能不占优,不过是勉强罢了,倒是文考成绩都不错!” 李远拿着一沓考卷,对霍宝道。 霍宝抽了一张考卷看了,上头考的都是滁州军的军训军规之类。 参谋生的新兵训练,与其他战兵的不一样。 战兵是体能训练加上识字,参谋生都是识字的,就每天半日功夫学习各种军训军规,还有监察处的各种案例分析。 因为第一批参谋生的失败,霍宝对于士绅子弟这里就期待降低。 他们与战兵里出来的佼佼者不同,是学过四书五经,有自己的思想认知,脑子里是忠君爱国那一套,有着少年人的天真,缺乏成年人的眼界与豁达。 在他们心中,并不容易认可与接受滁州军。 他们缺乏忠心,霍宝怎么能放他们下去做思想工作? 真正能用的参谋生,还得从基层兵卒里遴选。 如此一来,这些人倒成了鸡肋。 如今读书人少,不用着可惜,用了又不踏实。 李远见霍宝神色,忙道:“宝爷,这批参谋生与前一批不同,新兵一个月除了cao练身体,学习这些军规,属下还带他们往苦役营与赈济所去了……” 金陵苦役营,一半是那些帮助知府盘剥地方的爪牙,一半则是滁州军中违反军规、被监察出来的败类。 赈济所,里面是流民中的老弱病残。 每个苦役,都有一身罪孽。 每个流民,都有一肚子苦水。 如今天下糜烂,有天灾的缘故,更多的是**。 十五、六岁的少年,是经历这两年的变故,各有所感。 李远这一个月十分用心。 五月里他与侯晓明为滁州军开通杭州军械之路,立了大功,后来居上,成为霍宝麾下第三人。 后来成立参谋营,就是他主事。 可是前有高月逆书之事,后有不成材的第一批参谋生,真是弄得他焦头烂额。 眼看着大家都起来了,他这边再不出成色,这个参谋营坐不稳不说,想要退回后勤营,也未必能如愿。 这些少爷参谋生,之所以不能想兵卒那样对滁州军死心塌地,就是因日子太舒坦的缘故,无法对这个世道感同身受。 既知道短处,补上就是。 眼见着李远满脸期待模样,霍宝点点头,见了这期参谋生。 二百六十少年,列队校场。 对着霍宝,他们有好奇,有畏惧,更多的是忌惮与不服。 霍宝觉得意兴阑珊。 就算李远让他们吃点儿苦头,可不到绝境,也不能让他们感同身受。 李远还是太稚嫩了。 不是,是自己给他之前的方向与导向不对劲。 这样的少爷兵,对于滁州军没有归属感,更不要说对霍宝这个半大少年。 或许在他们眼中,霍家父子出身粗鄙,只是运气好罢了。 “若是考核合格,就充入亲卫营吧!” 霍宝对李远道。 左右这批人就是以“亲卫”名义召进来的,只是滁州军给地方士绅的恩典。 李远愕然:“宝爷……” 霍宝没有说话,示意李远跟上。 李远神色惴惴,这么说这一批参谋生也失败了? 他有些手足无措,面上也带了不安。 走到僻静处,霍宝才道:“不是你的错,是我之前想错了……参谋到曲,使得全军上下齐心协力,想的是好,可是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