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七章 心动与选择 (第2/2页)
军校也是荣誉,门槛就不能太低。 要不然随着滁州人数增多,小头目数目也是乌泱泱的,都提到军校来,霍五他们就不用做别的,整日里带学生了。 如今滁州军不算新兵,老兵十几万,千户以上将领两、三百人,从中选择几十人正好。 霍宝又望向马寨主道:“六叔,军校不只是军官班,后勤杂官、佐官是不是也可以抽一班?要让将士们从一开始就明白,战争的胜负不只是前线将士的功劳,也有后勤众人的功劳。” 马寨主顿了顿,点头道:“是该这个道理!” 大家一琢磨,也觉得有道理。 要是这个霍五为山长、众头目为老师的军校,只收战将,那他们分量越来越重,说不得就要养成娇骄二气,轻鄙不好露面的后勤官兵。 就是后勤官兵,辛苦付出了,却永远在后头出不了头,心里也不平衡。 时日久了,就要出事。 霍宝这个建议,很是防患于未然。 林师爷望向霍宝,简直满意的不行,满口赞道:“小宝思虑周全,甚好,甚好!” 他平日里教导霍宝,自是霍宝在书本上的水平在哪里。 霍宝功课不显,可这眼界与格局,十分博大,非寻常人可比。 就是他活了一甲子,见的多了,也时有不及。 人主之资,这就是人主之资。 霍宝被赞的面皮guntang,讪笑道:“不过是胡乱琢磨,纸上谈兵,不敢当先生的夸……倒是先生那里,是不是也可抽一个参军班出来?如此,战将、谋略、后勤三方并进,滁州军才会越发越稳固,越来越强大!” 在童兵营试验的参谋班失败了。 是人选上的失败,不是策略上的失败。 第一批参谋生中的一百兵卒生,就训导的十分好。 带着对滁州军的忠心,对霍宝这个头领的狂热崇拜,分派下去。 只是因人手有限,只到了屯这一级满编,百户级别也有些,却不齐全。 有童兵的前车之鉴,就不用从士绅子弟中征召参谋生,还是从战兵中遴选为好。 林师爷自然不会反对。 这个参谋生的作用,他早心知肚明。 霍家父子有意让他主导此事,而不是提拔其他人接手此事,是对他最大的信任。 只是如此一来,关于文官吏治方面的事情,他就不好再握在手中,否则文武都参合,权利就太大。 换了旁人,可能会犹豫。 可林师爷看得明白,知晓滁州军的根本不是地方吏治,而是在军队。 霍家父子给这个加重分量的机会,他自不会错过。 一场小会,开局略沉重,后头就松懈下来。 霍五、马寨主、林师爷几个就说起军校的细节来。 冯和尚没有开口,却也听得颇有兴致。 杜老八却起身,凑到对霍宝跟前道:“小宝,这次你这边是不是也抽人出来?” 霍宝点点头:“是,按军功看,超编的人手少不得要调派到新兵那边!” 例如按照编制,是十五个千户,可因为军功出来二十个千户,那就调五个出来往新兵营。 其他几部的人手调派,也多是如此。 杜老八“嘿嘿”两声道:“那能不能帮八叔一把,收几个人过去……” “是那几家子弟?” 霍宝问道。 杜老八在黑蟒山时,手下有三个把头,在十月初全军稽查时只有霍宝打过交道的江浦县尉得以保全,剩下两人都被撸了下来。 杜老八当时没有为旧属求情,为此还被人非议了些日子。 杜老八点头又摇头:“是,也不全是,有一人是黄把头侄儿,另外两人是后来的,两个不错的孩子。” 霍宝倒是奇怪了。 要知晓当初在黑蟒山中,几个寨子刚开始合兵时,霍宝将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少年集合的差不多,偶尔几个零散的也是身体不适或有其他缺陷的。 “八叔要抬举人,新兵那边不是更好?多少位置都空着?” 霍宝问出心中疑问。 杜老八摇头道:“不让他们入战兵,跟着你那边学的后勤上的差事,回头安排到你五伯那边……” 黄把头无子,侄儿是养子,不往战兵送,这是怕血脉断绝。 至于另外两人,霍宝也猜到是谁。 杜老八五月里回松江,杀官报仇,动静不少。 官府顺藤摸瓜,摸到杜家。 杜家人死绝了,就摸到杜二婶的娘家。 杜老八将这家人托付给九爷,带到海岛上。 可农耕百姓,不习惯海岛生活,等到八月时,这家人随着九爷的大船到了和州,投奔杜老八。 这家两个半大少年,是杜老八二婶的侄儿,前些日子开始跟在杜老八身边。 能被杜老八专门讨人情的,应该就是这两位。 霍宝迟疑道:“八叔身边不留人使唤?” 杜老八如今专门负责金陵治安与新兵营事,事情也不少。 杜老八摆摆手道:“有林瑾,就够了!人多了,反而乱糟糟的。” 杜老八没有细说的意思,可霍宝也能猜个一二,肯定是这几人与林瑾相处的不协调。 杜老八选择的是林瑾。 这位八叔是个明白人。 之前滁州军刚成军时,杜老八就收林瑾为“义子”,将他当成继承人培养。 如今杜老八的麾下编入金陵守军,不再独立成军,也就将林瑾闪了一下。 要是这个时候杜老八培养亲戚家的晚辈,林瑾的身份就要尴尬。 到了那时,伤的还有林师爷的面子。11...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中文网”,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