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章 道长才情 (第2/2页)
三人均急切等待元玄子妙语回应,哪知他竟一言不发,只是面带微笑,脸平如静,似乎这已然就是答案。 王一清不得不暗挑大拇指,心中佩服,元玄子确实参透了道家精髓。 不留痕迹者乃贼天之道。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太公望曰:五贼者,其一贼命,其次贼物,其三贼时,其四贼功,其五贼神。 鬼谷子曰:天之五贼,莫若贼神! 李筌曰:昔者黄帝得贼命之机,修成道体而登仙;殷周得贼神之验,以少胜多;管仲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范蠡得贼物之急,而霸南越;张良得贼功之恩,而败强楚。 如此看来,元玄子实乃高道真人! 与此同时,大弟子燕玄龙亦在感慨,原来师父是在行不言之教,告诉他希言自然是言的最高境界! 只有黄强认为元玄子是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他心想,看来你也有回答不出来问题啊,不过是个普通的老道士罢了。 话说一行人各有所思,走遍了太乙观的角角落落,正感到眼胀腿乏,有些困顿。 元玄子的大弟子燕玄龙在前方引路,向院内一拐,他高挑起门帘,一行人便进到了贵宾室。 只见迎面一幅丈六泼墨山水,山以石为骨,石以苔为眼。 山势巍峨耸云霄,花香清幽蝴蝶绕。烟霞如蒸笼山润,点苔似醒助石骄。 又有松柏长青,薜萝吐绿,高士扶杖,碧水蓑衣。 时见白雾出远岫,窈窕仙体将路迷。 整幅画面,笔法纵横,妙理神化,简俊莹洁,含滋蕴彩,疏豁虚明,生气蔼然。 画旁对联:闲居太乙少世情,神游姑射多逍遥。 落款为元玄子。 左上角题王维《终南山》五律一首: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王一清走近细看之后,不由得有些变色道: “道长之画,华融浑厚,秀润天成。展观之余,自有静穆之气,扑人眉宇,令睹者矜平躁释,意气全消,绝无一分俗韵。” 元玄子淡然一笑,道:“过誉过誊,闲暇涂鸦罢了”。 黄强虽看不出子午卯酉,却也知道绝非凡俗手笔! 相比之下,自己粗陋无才,胸无点墨,真是矮人三分! 不禁妒从心起,酸不溜溜地说: “元道长的画这么好,平时没少费功夫吧?或者,是有什么口诀?说出来让我们也沾点仙气。” 元玄子知道他这种人就是恨人有,讥人无的典型小人,便微笑道: “那可不能告诉你,说不定将来太乙观保不住了,我还可以卖画为生。” “元玄子道务繁忙,居然还有这等雅兴?难得难得。更难得的是画品很有味道,如清风拂面啊。”王一清口吻里略带讽刺。 “诗品书品画品,不外人品;文气才气灵气,莫非骨气。出家人别的没有,戒律还是有的。”元玄子微然笑道,实际上,出家人与在家人的区别不在身外的标签,只在身心是否戒律森严。 俩人又向两厢望去。 东侧是《老子出关》,西侧是《庄周梦蝶》。 “笔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用高古游丝描法,紧劲联绵,循环起忽,格调飘逸,似春蚕吐丝。” 王一清对着那两幅四尺对开斗方,左看右看,留恋不舍,赞不绝口。 “元道长想必是得了画界高人的指点吧?”王一清想了解元玄子究竟是不是经过专业训练。 “自然为师,随手拈得,不足挂齿!”元玄子直言道。 两人都认为元玄子在自吹自擂,其实他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 环顾厅内,一溜儿明式黄花梨的硬木家具,柜、橱、桌、椅、几、案皆用桐漆擦蜡。 造型朴质,装饰洗练,与三幅字画相映成辉,显得格外清新素雅,古秀空灵。 四人按主次落座,有小道士进来献茶。 “今日方知‘十清不抵一明’,明式家具果然大气。”王一清手抚着自然纹理的圈椅,啧啧不已。 “这是什么茶?味道似乎很独特。”黄强抿了一口。 “这是午子仙毫,产于终南山海拔一千米处,始于秦汉,兴于盛唐。鲜叶于清明前至谷雨后十天采摘,这是今早刚采.的。一芽两叶,富含锌硒,绝无污染。有诗云:午子云雾茶,龙泉洞中水。仙境凤栖亭,品茗清明人。”燕玄龙在一旁解释道。 王一清遂端茶、闻香、观色、品茗,回味良久。 他说:“一盏清净山林叶,舒展万千倦烦心。” 说着,便啜了一小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