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八十九章伤离别 (第2/2页)
娜塔莉先是紧咬嘴唇不说话。好半晌,她才说道:“这也好。” 至于“好”什么,她并没有说。 彻辰本以为二人说话就到此结束了。他本待再过会儿招呼雅努什上车,可娜塔莉突然又问彻辰道:“阁下是否愿意和我宰逛一次这座宫殿。” 彻辰有些犹豫,可他看到儿子希冀的眼神,又看了看车上的法蒂玛,最终还是答应了。 于是,三人走进了王宫。卡齐米日宫仍然是那么的金碧辉煌,美轮美奂。但今日,内部的各种珍藏和奇观早已铺上了一层白布。 它们将等待新主人的到来再掀开面纱。 彻辰和娜塔莉对卡齐米日宫本是极其熟悉的。可这一次,他们每每在那些富丽堂皇的大殿里、在一些巨幅油画前面久久驻足。娜塔莉抱起儿子欣赏先王齐格蒙特和瓦迪斯瓦夫征服东部蛮夷的战役和祝捷的画面,为他讲解着各种典故······他们走上望台,都城那不可思议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 这时,一位宫廷司阍走了过来。他误以为三人是寻常的参观者。 “三位······”宫廷司阍原想示意三人离开,可当他看到来者是娜塔莉和彻辰时时,宫廷司阍马上知趣的闭了嘴。 倒是娜塔莉理解宫廷司阍的职责,她体谅地说道:“过一会他们就会离开。” 娜塔莉说完突然牵起了彻辰的手,领他走上一条长长的过道。她的脚步很快,而他只是平静地、全神贯注地往前走。由侧面的小窗投射进来的光线不时照亮他们的身影,随后他们又沉没在黑暗之中。 娜塔莉的心跳有点儿加速,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她该恨他才是,该视他为陌路人才是。 终于他们来到了教堂右侧的回廊,就在教堂荣誉席的后面,这儿离大祭坛已不远。娜塔莉拉着儿子跪了下来,彻辰也跪了下来,开始虔心祈祷。 教堂内一派肃穆,空无一人。大祭坛前边燃着两支蜡烛,但中殿的深处则隐蔽在静寂的黑暗里。 透过五彩斑斓的彩绘玻璃窗格,五色缤纷的光线才映照在教堂内,映照在那沉于祈祷,安静,恬淡、美轮美奂的脸色。 娜塔莉呈十字躺倒在地上,她对圣母玛利亚的圣像暗暗祈祷道:“最仁慈的圣母啊,我眼前这个男人,我曾经深爱着的男人,我穷尽了我的一切也无法改变他的男人,请您保佑他无病无灾吧,请您赐福于他和我的孩子,愿他们在那异端的国度能够坚守他们的信仰。” 祈祷完毕,娜塔莉起了身。 “助阁下一路顺利。”娜塔莉说道。 彻辰也站起了身,他看着娜塔莉清瘦的面庞说道:“也祝您一切顺利。” 说完,彻辰抱起了雅努什,他不顾儿子的哭闹朝教堂外面走去。 他走过御道,走进了马车。 皮德罗转过头叹了一口气。他原以为娜塔莉的出现会让彻辰回心转意留下来。可奇迹并没有发生。 车轮碾着石子铺成的道路徐徐启动。彻辰忍着不再向外再看一眼。 可视线里并没有娜塔莉的身影。 法蒂玛将手放在了彻辰的手背上。 “如果你想留就留下来吧。”她说道。 尽管他仍然不喜娜塔莉,可也不愿丈夫如此的失魂落魄。 可彻辰摇了摇头。 不知过了多时,驾驭马车的车夫停住了马。 “伯爵,我们快到华沙城门口了。” 彻辰以为车夫是想要自己再看这座城市一眼,他说道:“不用停,继续前进吧。没什么好看的。” 这时,皮德罗的声音在马车边响起。 “彻辰,不是的。是城门口堵住了。啊!上帝啊!我看到了什么,一个重伤的龙骑兵。他举着的是米哈乌·沃罗德雅夫斯基的家徽。他是小个子骑士的部下!” 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在了彻辰的心头。 他丢下儿子和女儿在车上,然后和法蒂玛下了马车。 此时,华沙城门口已经聚集了许多的人。不少人在大声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彻辰使劲地往里面挤去,他断断续续地听到“战败了”、“全军覆没”、“失陷了”这样的词语。 待好不容易挤到最里面,彻辰眼见着一名身高近两米的巨人连人带马倒在地上。 这巨人身穿着红色的龙骑兵制服,帽子上带着“三道杠”的徽记——这的确是米哈乌·沃罗德雅夫斯基的家徽。 彻辰扑上了前,他抬起这昏迷的巨人的头,然后从法蒂玛手中接过了满满一袋的烧酒。 拧开瓶盖,彻辰把酒灌到了巨人的嘴里。 烈酒起了作用。那巨人猛地咳嗽了几声,然后慢慢地睁开了眼。 “你是谁?” “我这是在哪?” “这里是华沙。我是阿勒瓦尔·彻辰伯爵。” “上帝保佑。”那巨人说道,接着自报家门:“我是亚当·诺沃维耶斯基骑士,米哈乌·沃罗德雅夫斯基团队长麾下的龙骑兵军官。” 听到是那位闻名遐迩的小个子骑士的部下,四周围围观的人群发出一声惊呼。 彻辰见此人果真是小个子骑士的部下,他忙问道:“你为什么会跑的连人带马昏死过去,你的长官呢?我说的是米哈乌·沃罗德雅夫斯基团队长。” 亚当·诺沃维耶斯基从头顶抓下了帽子紧紧地攥在手中。他一脸的哀容,那钢铁般的手仿佛要把帽子拧碎一般。 “奥斯曼土耳其人突袭了我们,团队长战死了。所有人中就我一个逃了出来。我来报信,一路上跑死了三匹马。卡缅涅茨危急了,南部边疆危急了,共和国危急了!” 听闻和自己亦师亦友的小个子骑士战死沙场,彻辰感到眼前一黑。他一个踉跄坐到在了地上。 四周围的人听到这个消息,犹如遭受了晴天霹雳一般。一些人瘫坐在地,一些人高喊着“上帝”,还有些人四散奔逃,仿佛土耳其人近在眼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