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集结号 (第1/2页)
振武古城; 夜色仿若在古城区域沉淀了下来,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但因为大年夜,古城内家家户户挂起的红灯笼又将黑暗点缀的明亮起来。 战事产生了城北一侧大量的建筑破坏,古城也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着。 城墙重新修葺,靠近城门所有损坏的建筑被拆除显露出一片空地来。 墨社的计划是区域内不修建房舍。竖立一个纪念碑,上面篆刻上振武古城中牺牲的人员姓名。 包括参与了城防牺牲的民众。 按照规划,振武古城将会安置超过十万的民众,往后规模还会扩大,古城血与火的战事及其那些牺牲的人员都应该被纪录下来,永远缅怀。 四门寨的时候文无忌对墨社付出了相当的心血,这个时候墨社的诸多见解已经逐步地体现出了文无忌另外空间的意识表现。 一座纪念碑,一堵缅怀墙,对于这个时代普遍还没有接受教育的民众而言,其意义远大于苦心苦口的宣传。 静默在浑厚古城一侧的纪念碑直接能震撼触及到人心。 对于陈怀南而言,年三十是忙碌的。 慰民! 古城之战死伤了太多的民众,挨家挨户的走访,墨社、琮记也开始落实民众的抚恤工作及其家属人员安排。 参与城防死亡的民众家属,四门寨会安排所有的后续生活。 大年当天,随在李岩、宋献策等人后的八万人抵达古城。 城南外域扎下临时安置点。 少量老弱或者灾难中失去了男人的民众被安排到城内。 而就在大年夜,古城民众在城内安全委员会组织下以特有的方式慰问了城外灾民。 都是迁移而来,不分彼此,类似黄秀云等人也能理解灾民抵达陌生环境开始生活时的彷徨、无助。 古城民众物资相对而言是丰富的,或者蒸馒头、或者饺子,也或者的牛杂汤,顺带还有多余的服饰都被送到了灾民当中。 从灾民安置点走出时黄秀云抹着眼泪。 在古城、在田家庵,当初四门寨如何帮助了自己,黄秀云便如何将心比心的善待了灾民。 天冷,包的饺子冷冻不担心保存,白黄秀云和李四门包饺子,黄昏落下时送到了安置点。 安置点有琮记运送而来的煤炭和木柴,取暖没有任何问题,出发的时候罗启将自家的锅捐了出来,带着锅、带着饺子,黄秀云和李四门到了安置点。 黄秀云看见安置点面黄肌瘦男人蹲在地上,滴着眼泪吃着饺子时自己也难受,哭了出来。 出安置点时带了一对母女,男人在途中没有坚持下来,母女在琮记的照顾下抵达安置点,黄秀云想到了曾经的自己。 急匆匆的回到小院时李富贵和罗启已经在门口挂上了红灯笼。 黄秀云开始忙碌,自家的男人和罗启还没有吃年夜饭。 初二,罗启会投军,从自家男人口中黄秀云知道 罗启会进入铁血旗,而且直接提拔为连长。 细节李富贵没有说,只是言简意赅提及罗启被城防将官召唤了过去,随后就有了这一幕。 两时间,罗启给李富贵打造一把刀和厨房的所有刀具,随后将铁匠铺的物件捐献给了墨社。 夜色深沉下来,宅院的房间内也随之开始闹。 黄秀云和被带入宅院叫宋文姝的女子都坐桌,宋文姝有点拘谨。 “以后这就是家,等稍微的安稳下来,搭个宅院,一切重新开始,到了四门寨的境内,就不要有任何的担心,没有人会欺凌你们,都会好起来” 宋文姝点头答谢。 吃饭喝酒时罗启举杯:“罗启敬大哥大嫂,投军了就少有机会看望你们和四门,照顾之,永生不忘” “义父现在是大英雄”李四门说道。 罗启笑笑:“你爹爹也是大英雄,我们杀退了女真、蒙古人,所有人都是英雄,活着的,走了的,都是” “我们胜利了吗?”李四门问。 “在振武是胜利了”罗启说道。 “你们也打仗”宋文姝轻声的问了一句。 “女真,蒙古人要夺我们的家,奴隶我们,我们自然都要参加”黄秀云笑着回复。 “不怕死么?”女孩儿童言无忌。 罗启笑:“怕,怎么不怕,因为怕,所以想要活着,但那些坏人不让我们活着,打仗了不一定会死。但不打,要不肯定会死,要不生不如死” 女孩儿点头,似懂非懂。 黄秀云明白道理,看了看自家男人,轻轻说道:“富贵,要不你投军把” “好呀,早想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