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八章 绪 (第2/2页)
车,坐在车上,朋友推车,满街满院地疯闹。不知何时又悄悄兴起巫婆营生,哑巴的母亲是穆宫隐见到过的最早的巫婆,但正如后来的那个算命先生一样,穆宫隐从那时就不相信此类人物。但他母亲却痴信得很。就有一天,母亲回来对我们说,哑巴母亲算出来哑巴前世是名军人,不知犯了什么事,转世投胎在这里,一下子把哑巴说得伟大许多。后来哑巴母亲去世了,没了倚侍,兄长领着,终于还是受不了累,先去了其他城市流浪,后来不知所踪,到现在也没人知道“军人”的行踪。 他的叔父的屋子也在老街。这是父亲他们从小住过的地方。屋子很老,具体什么时候建的,他并不知道。叔父的房子临着街面,并不宽展,只一开间。地势稍高于街道,有几步台阶。拾阶而上,是对开的两扇木门,也并不大,对着门是一条幽暗而长的走廊,右边有一厢房,也不大,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户,透着一点光亮。叔父的房子,前面狭窄,后面却颇为宽展。走廊的尽头是厨房和厅堂,一点儿也不拥挤。厅堂背对前面厢房,还有一间没有光线的小屋,放着柴草杂物,幽暗而神秘。叔父的老屋子,外表其貌不扬,其实内里还是够宽适的,总给人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遐想。 叔父还是读了些书,穆宫隐的爷爷死得早,得病去世时叔父还未毕业。穆宫隐并没有看见祖父,那时寡母领了三个儿子,做着面,勉强过活,后来还与穆宫隐的父亲盖了房子,真是不易。 老屋斜对面池塘边的祖奶奶,那时还健在,但已是八十岁高龄。似乎穆宫隐小时候根本没看见祖太跨出过大门,她总是坐卧在一张老旧缕花床上,满头银发,满面皱纹的脸上,一脸慈祥,像极了后来电视剧《红楼梦》里的贾母形象。那时老人家也许眼神差了,春节时对向她拜年的下辈,眼中总是一脸茫然。她丈夫总是在一边不停介绍都是谁谁谁来跟她拜年。祖太一边不住地点头,拉着孩子们的小手,在她那松驰的老手上摩挲两下,欢喜得不行。 祖太逝世是在冬天,享年八十多岁,在当时附近一带,算是高寿。儿孙满堂,人丁兴旺,哀事办得极尽风光。出殡时,孝子孝孙跪了一大片,花圈队伍前后大几十人,绵延百余米,鞭炮不绝于耳,哭声震天。她有六个孩子,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是否有夭折的孩子,穆宫隐并不清楚。他爷爷是长子,四十八岁时病逝,先于祖太去世。去世时一家人哭得死去活,他的三个孩子还在读书。那种艰辛,可以想象。幸好所有的苦难都熬过来了。 那我现在呢?我现在的苦难,将来也能熬过去吗?他似乎已经快要走到那些先人曾经去过的地方,快要跟上他们的步伐了。 他小时在老屋出生长大,老屋承载了他人生太多的体验。 老屋三明六暗。伯父一家住在左厢房及堂屋后面厨房,奶奶跟伯父一家吃住。而他们一家住在右厢房及中间堂屋。jiejie们大了,父亲又在厢房边倚着盖了一间小偏房。 他奶奶印象中是个个头高高的细脚女人,圆圆的脸,脸蛋偏小,腰杆挺拔,就是最后病逝前的时候,腰杆也是挺拔的。虽然裹了脚,但并不影响行走,总是健步如飞,到死还有一口好牙,最喜欢吃瓜子甘榨。大爷在江西工作,常常只是春节假和休假才在家。大堂哥那时在部队里,在家里不怎么讲话,不爱逗戏小孩,显着威严,对堂弟堂妹话也不多。 穆宫隐的母亲是一个性格和缓,乐观聪慧,充满母性之光的人。记忆中母亲总有讲不完的故事,有各种字谜,还讲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穆宫隐从小就受各种熏陶。父亲爱下象棋,而象棋思想正是母亲灌输给他们一家的。当时父亲给穆宫隐取名时,“卒过楚河当车使。努力越过生命中的那条河,你也会成为你眼中强大的那个人。‘隐忍于世’,千万别淹没在人潮人海之中……和那五个卒一样,一旦前进了,你就再也回不了头了。”那时父亲也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母亲很少打孩子,唯一一次母亲打他,他记了一生。刚刚上小学没几天,小时候自由惯了,很不喜欢学校的约束,逃学回家,母亲那次没有丝毫客气,拿了树条,一路把他抽打到学校,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不上学。后来子孙几个就他读书最多,承载一家人,甚至一个大家庭的希望,但终究还是少了最后的坚持,平庸了一生,直到晚年才被造乌组织给找到。但穆宫隐永远感念母亲这顿毒打。一想起来,总是让人感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