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节 孤独的牧羊人 (第1/2页)
(一) 板田少室要让鸟下驻口看的正是内阁情报调查室次长助理佐岛正川的秘密日记。 任何一个间谍或反间谍机构都不会允许其成员擅自记录这样的一本日记,它就像一颗藏在自己家中的*,随时都有可能将己方炸得粉身碎骨。佐岛生前深知这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然而他却这么做了。每一个从事这一秘密行当的人,不论他们是多少谨慎、多少忠于职守的人,都有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他们可以承受常人难于忍受的莫大痛楚,可以将功名利禄视为粪土,可以被自己所服务的国家、组织、民众所遗忘,所忽视,但是,他们无法让自己忘切自己的存在,越是最优秀的间谍,越需要一个灵魂安放之所。 这样的错误,J国人犯过,中国人、A国人、英国人等等,都犯过。但佐岛是幸运的,他能够在生前留下这样一本日记,又没有让这本日记在自己死后落下敌方手中。作为一个优秀的J国间谍,无论生前承受了怎样的痛苦,即便最终失去了生命,他都能够安息了。 (二) “南中车常…..快…..次长…..”这是佐岛正川弥留时唯一的遗言,直到断气时,他的双手仍紧紧地抓住板田,仿佛还有很多话来不及说,连暗示都没有。 突然有一天,佐岛的父亲在整理儿子遗物时找到了一本奇怪的速写本。速写本的封面是手工绘制的一个鲑鱼头像,并用J国语写道:“孤独的牧羊人——京东大学99届毕业生板田少室、佐岛正川旅记”,速写本的内容却是用国际音标誊写的。佐岛的父亲看不明白,心想,“既然上面有板田的名字,也许儿子更愿意将它交给生前的好友”,于是便找到了板田少室。 起初,板田也无法理解那些国际音标所代表的意思,念起来既不像英语也不像J国语,只是有点似曾熟悉的感觉。当这种感觉与记忆渐渐产生了联系,板田的脑海才清晰起来。 多年前,两人在北极探险时不期而遇,一同逃脱了狼群的利牙,相扶相持度过了艰难的时光,由此结下深挚的友谊。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喜欢探险,都是环保主义者,对失落的人类文明、日趋畸变的生存环境怀有同样的复杂感情。从东大毕业后不久,他们曾经前往北海道追寻阿伊努族的遗迹,并在海岸边有幸与一位阿伊努老人生活了近一年时间,记录下大量珍贵的资料。 曾经潜伏中国广州、一度身居内调中枢要职的J国特工佐岛正川的日记本使用的正是阿伊努语。 阿伊努族是J国境内现存唯一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J国对这个民族的存在视而不见,对最孤独的也是最贫寒的阿伊努族采取的是压迫和歧视政策,使这一独特而弱小的文明濒临绝迹。直到当一些觉醒的J国学者开始研究并呼吁政府保护这一文明时,1996年的J国也只有10个老年阿伊努人会说这种极少受到其它语言影响的古老语言,能够留下的只是一些经过语言学家整理出来的基本用语学习材料。 正因为如此,精明的佐岛正川没有对自己的日记进行加密(世界上没有一种密码是无法破译的,只存在时间和能力的问题,无法解读的密码也没有存在的价值),而是直接利用这种古老的语言。阿伊努族没有文字,但是有自己的语言,可以用国际音标来誊写。 只有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人才能读懂他的日记:1、懂国际音标;2、必须熟识阿伊努语;3、必须知道他用的是阿伊努语。 第一个条件,任何一个合格的中学生都学过国际音标,很容易满足。 第二个条件,就连现存的十余万阿伊努人之中也很难找出一个能够满足条件的,通过现有的学习材料所能掌握的也只是浅显的基本用语,要满足这一条件须颇费周折。 第三个条件,佐岛临死前没有告诉过任何人,“我有这么一本日记,是用国际音标誊写的,你要懂阿伊努语”,除非有一位接触过阿伊努语的语言学家恰好看到这本日记,“解密”才成为可能。 前两个条件,板田少室都满足了。多年前,他和佐岛正川在与阿伊努老人共同生活的那段日子里,学过阿伊努语,掌握了很多原汁原味的词汇,并能够进行基本的交流。只是刚拿到速记本时,板田少室并没有将这段经历与速记本的秘密联系到一起,更不知道速记本中的国际音标所对应的语言是阿伊努语。 佐岛被刺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板田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重新走遍了他们曾经走过的许多地方,在时过境迁的微渺痕迹中腼怀着那位正真而真诚的朋友。在漫长追忆中,基于两人深厚的友谊与特殊的交往经历,板田终于发现了佐岛留下的暗示。 鲑鱼是阿伊努人的重要精神图腾之一,而“孤独的牧羊人”也正是对阿伊努人的真实写照。 既然名为“旅记”的速写本与阿伊努人有关,那么为何不试着用阿伊努语去读一读呢?如此,板田找到了打开秘密的钥匙。 在这一精心设计之下,唯有板田少室是冥冥中注定的幸运者。这本日记,与其说是佐岛用于记录秘密工作生涯,不如说是两人深厚友谊的见证。 (三) “板田君,我很感激你读到了这句话,因为这意味着,在阔别数年之后,即便俗世纷扰,你依然能够保留下青年时代那些单纯的理想和信仰,意味着你没有忘记我们共同度过的那段岁月,没有忘切我们之间的友谊。” “7月的广州酷热难当,我已失眠多日。每一个揣揣不安的夜晚,我时常梦见与京东大学有关的种种物事,譬如剑道社那位整日显摆自己的前辈、看见你就脸红的财会系系花、青年时代参加过*至今仍对毛主义念念不忘的井知教授、整日喋喋不休棒球场老门卫……” “我的工作很简单,只须每日打开电脑,连上网线,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股票资讯网上按照特定的规则拣下零碎的字符,用一本从新华书店里买来的J国语字典将他们拼接成断续的语句,默记在心中。夜幕降临时,课长会喝得醉熏熏地回来,摇摇晃晃地从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四合院天井里爬上来,与楼上楼下的妓女调笑几句后才回到这里。关上门后,他才恢复真实的面貌,此时我只须将白天里默记下的东西复述到他的耳中即可。课长的汉语很流利,带着一口纯正的天津腔,每夜里进出这座四合院的来自天南地北的嫖客、游散妓女从未怀疑过他是J国人。住在隔壁的是一对来自某个遥远山村的姐妹花,无论姿色、身段都远胜于演艺圈名媛,可惜的是她们不识字,不懂得如何穿得有品味,无法真正融入这座南方大都市,永远以最卑微的脚步行走在社会的最底层。meimei经常跑来跟我学上网(课长曾经告诫我,一个深入简出、不与人交往的人很容易引起外界的注意,所以我必须学会融入周边的环境)。抛去浑身浓重的香水味不谈,她其实是个单纯的女孩子。我很少出门,因为‘普通话’说得很不流利,总是改变不了J国人惯有的彬彬有礼的姿态,偶尔不慎说出几个‘抱歉’、‘慢走’的词时,她便羡慕地认为我一定上过高中或者身出破落书香门弟。她也有生气的时候。有一次,为了掩饰桌上的那本J国语字典,我托辞称自己正在学习J国语,准备有朝一日待‘哥哥’赚了大钱后到J国留学。她的眼神中立即流露出一股鄙夷甚至是愤恨,拂袖而去,连续几日不跟我说话。后来我才明白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在中国,即便是一个妓女也会对J国怀有与生俱来的戒意和仇视。我无法理解这到底是为什么,就如同我至今都不明白为什么时下的J国政客乃至精力过剩的民众总是想着要振兴那个罪恶的帝国一样。” “每当黄昏将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