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打擂台的苏家(求收藏求推荐)  (第1/1页)
    出卖刘璋的“三人帮”法正、张松和孟达,虽然不是《三国演义》的主角人物,但也是重要的剧情角色。    正是有了这三个叛徒反骨仔的帮助,大耳贼刘备才能夺了刘璋的益州,躲在巴蜀之地称王称霸。    只要是读过三国的人,就不可能不记得这背主求荣“三人帮”。    张松与法正死得早,只表演了一次背叛旧主,孟达那家伙却在魏、蜀两国之间跳来跳去,多次表演一个叛徒是如何炼成的。    这家伙先是出卖第一个主君刘璋,投靠刘备,接着挑拨离间刘封与关羽的关系,让刘封不出兵救关羽,间接坑死了关二哥。    然后,这家伙又带着兵马和城池背叛刘备的蜀国,投入了魏国的怀抱。此举,可谓是在第二个主君刘备的背上又插了一刀。    到了魏国,孟达依然克制不住自己反骨仔的天性。    在曹丕死后,他又转过身来与诸葛亮眉来眼去,勾勾搭搭,准备再次跳槽到蜀国阵营。    可惜这一次狠人司马懿出手了,干脆利落地干掉了孟达这个资深反骨仔。    能够在有限的叛徒生涯中与刘备、关羽、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些三国主角产生那么多交集,孟达想要不出名都难啊!    果然是“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孟佗这么会钻营,培养出来的儿子也是一个八面玲珑,见风使舵的家伙。    这一家子人没有多少忠诚度可言,绝对不能纳入麾下,当成心腹。    “出发!绕城而过,我们直接去武功。”    怀着对孟氏父子的一丝厌恶,牛平带着牛辅与李傕离开了郿县。    不过,骑马走了一段路程后,牛平逐渐冷静下来,才意识到孟达这个叛徒反骨仔也是一种难得的资源啊!    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反叛成性,自己可是心知肚明呀!    那么,将来可不可以利用这一点,有意识的将孟达安插到敌对阵营。    在关键时刻,再收买孟达,让他在旧主背后花式捅刀?    对头!合适的人才,要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嘛!    牛平突然心情愉快,觉得自己在郿县不是一无所获,而是意外的捡到了一块宝。    从关东回来后,得安排人盯着这小孟达!    命运无常,有的人门前车水马龙,有的人却是门前荒草丛生。    武功县,当地世家是有名的武功苏氏。    苏氏先祖苏忿生是周武王时的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世居河内,后来迁徙到武功定居。    两汉期间,苏氏也出了不少名人和大臣。    西汉武帝时,苏建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封平陵侯,后为代郡太守。    苏建有三子,长子苏嘉官至奉车都尉。    苏建的次子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苏武。对,就是苏武牧羊的那个主角。    苏武官至中郎将,也是大汉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苏建的三子苏贤官至骑都尉。    苏武之后,苏氏历代名人还有汉奉车都尉苏嘉,南阳太守苏纯,并州刺史苏章,金城太守苏谦等人。    所以,苏氏也是两汉的官宦世家,堪称武功县第一豪族。    可是牛平来到牧羊人苏武的故乡时,才发现这武功苏氏已经遭遇了灭门惨祸。    据说,两年前,苏氏家主苏不韦得罪了司隶校尉段颎,被段颎安了一个罪名,将苏氏满门抓捕抄斩。    段颎如此凶残么?居然灭人满门?    这种家族常出有两千石官吏的士族,也抵挡不了段颎的屠刀么?    牛平突然间想起,自己听父亲与尹端世叔说过,段颎担任司隶校尉,就是为了查朱雀门诽文案。    在那次办案中,段颎在京师雒阳都抓捕了一千多太学生,对士人进行了残暴的镇压。    难道说,这武功苏氏也是卷入了朱雀门诽文案?    牛平心中好奇,就在武功县里住了下来,命人悄悄的打听苏氏灭门的经过。    正如牛平所料,苏氏的覆灭,果然是因为卷入士人集团与宦官集团的殊死斗争。    矛盾的激化,缘于司隶校尉李暠携旧怨迫害前金城太守苏谦。    苏谦在任扶风郡府督邮时,魏郡人李暠正在任扶风郡美阳县令。    李暠是宦官集团的爪牙,据说他与中常侍具瑗相互勾结,贪婪暴戾。    扶风的监司都畏惧中常侍具瑗的权势,没有人敢追查法办李暠。    苏谦到任督邮后,查到了李暠与中常侍具瑗朋比为jianian的证据,于是依法治罪,将李暠遣送到左校服役。    苏谦查办李暠,其实是这个时代士人集团与宦官集团斗争的日常套路。    由于察举制的话语权掌握在士人手中,世家豪族出身的士人把控了地方官员的举荐任免。    皇帝虽有皇权在手,却被困在雒阳,对控制地方越来越无力。    为了破解这个问题,支持皇权的宦官势力也努力招兵买马,将投靠他们的士人豪强安插到各地担任地方官员。    于是,各州郡出现了两派官吏相互打击排挤的盛况。实际上,这都是雒阳城中政治斗争在地方上的延续。    李暠是否当真犯法不重要,只要他与宦官一个鼻孔出气,苏谦收拾他,就能得到士人们的支持,收获一片赞誉。    第一个回合,代表士人出场的苏谦完胜代表宦官集团的李暠。    其后,声名大振的苏谦果然仕途顺利,一路升官至两千石的金城太守。    然而,当苏谦去职回返家乡时,却犯下一个政治错误。    根据大汉朝的法令,凡被免职或被罢免的太守和县守,如果不是皇上下诏征见,不能随便回到京城雒阳。    朝廷的这个法令,或许就是为了防止这些士人聚集到京师串联,合谋作乱。    但苏谦不知为何,却不顾朝廷法令,私自返回了雒阳城。    那时,为大汉帝国搬砖劳改的李暠早就刑满释放,并且在朝廷担任了主管京师治安的司隶校尉。    老对头苏谦可谓是自投罗网,撞到了李暠的刀头上。    李暠知道苏谦私返洛阳后,便逮捕了苏谦,严加拷问。    苏谦吃不住拷打,死在了狱中。    李暠却仍不解恨,对苏谦的尸体加刑,以报往日宿仇。    第二个回合,代表宦官势力的李暠扳回一城,直接整死了士人苏谦。    斗争并未就此停歇,苏谦的儿子,刺客苏不韦出场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