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东方传奇  (第2/2页)
  这时候又到了王爱国发挥自己人脉作用的时候了。    王爱国先是找了班主任何向阳和吴教授。在两人的支持下再找到了系主任那。    系主任在得知王爱国就是著名诗人清河之后,很痛快的答应王爱国的杂志社免费挂靠在燕大中文系名下,并由中文系来解决《东方传奇》刊号的问题。    最后系主任甚至提出帮助协调刊物的印刷出版问题。因为燕大自己就有校办的印刷厂,主要是给燕大印刷教材试卷什么的,此外也没什么别的活干。这样一来,也算是资源合理利用了,当然这是要王爱国掏钱的。    王爱国对此表示非常的满意,想不到名声大还有这么大好处。名利,名利,名在前利在后,有名就有利;古人诚不欺我也。    万事俱备,只欠内容。王爱国早已为《东方传奇》准备了两部长篇小说,一部是《伙夫将军传奇》,另一部叫《魔都传奇》。是王爱国根据后来的两部大热的电视剧剧情改编的小说。    《伙夫将军传奇》讲述的是在抗战时期,一名八路军战士由军官被降职为伙夫,再从伙夫当上了将军的传奇故事。    其实《伙夫将军传奇》就是根据电视剧《亮剑》改编的。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叫《亮剑》,还不是为了迎合那个时候读者的口味嘛。    《魔都传奇》讲述的是发生在四十年代的魔都,一群江湖儿女演绎出一幕幕爱恨情仇的故事。    故事的男主名叫许文强,女主叫冯程程……    没错,就是《黄浦江》。李为民知道一年之后香江的无线电视台即TVB电视台会开拍《黄浦江》,然后83年开始在内地播放引起极大的轰动。现在先挖个坑,到时候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王爱国还知道当年《黄浦江》的剧本都是一边拍摄一边写这么创作出来的,所以也不怕撞车。    最后,王爱国还准备在《东方传奇》上转载香江著名作家全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在原世界本要等到1981年创刊的《武林》杂志首次转载进而掀起国内的武侠热潮。现在自然被王爱国捷足先登了。    等到1985年以后还是由TVB拍摄的83版《射雕英雄传》电视连续剧火遍全国的时候,《东方传奇》又能蹭一波热度。    《伙夫将军传奇》这种主旋律正能量的小说,王爱国自然让作者署名清河了。    《魔都传奇》王爱国决定换个笔名。毕竟这个时代一个人同时开两本长篇大作,还是有点骇人听闻。    王爱国想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自己第二个笔名叫落日。    也没有太大含意。后羿射日的故事都知道吧,他射日用的那张弓就名叫落日。这可是一个宝物,一张宝弓哇。这下你们明白其中含意了吧?    对了,宝弓就是作者的名字,嘻嘻。记住,是宝弓不是宝强。    王爱国通过吴教授的关系,托人好不容易从香江搞到了一套《射雕英雄传》。    因为这套书是繁体中文版,王爱国便将这套书交给了王三石,让他先将这本书改编成简体字版本。    不想这货自己先沉迷进这本书中。    王爱国也不管他,只管专心创作自己那两部小说。    王爱国天生是宅男属性,每天的生活除了上课就是写书,不时在报刊上发表两首诗。此外学校的活动基本很少参与。也许别人觉得会很无聊,而王爱国却乐在其中,甘之如饴。    期间,四个人组成的燕大中文系东方传奇杂志社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上,大家一致做出了决定。由王爱国担任主编,主要负责期刊的内容的编写以及杂志社的运营。王晓萍和张建英担任编辑,负责期刊内容的校对以及期刊封面和内部版块的设计。王三石则负责协调期刊的印刷出版和发行。    《东方传奇》杂志社晢不对外接受投稿。一来是王爱国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二来主要是没钱给别人付稿费。    所以整本期刊除了《射雕英雄传》外都是王爱国自己的作品。王爱国也知道在目前华夏国,全老先生也没办法找他要稿费。    最后,王爱国带着王三石跑了几趟邮电局发行部门。    邮局发行部那边看在《东方传奇》即是出自燕大下属的杂志社,主编又是知名诗人清河;所以也很爽快的同意在全国邮政系统代为发行。    PS:那时候邮政和电信是一家的,尚未分开,所以那时叫邮电部,下面分支机构叫邮电局。    所有前期工作都准备就绪,大家决定五一劳动节那天正式创刊发行。    王爱国还为创刊号写了一首诗,刊登在《东方传奇》的扉页,当然依旧是抄的歌词:    黯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    盛衰岂无凭啊!    一页风云散哪!    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哪!    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    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