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征伐录:壬辰风云_名护屋-1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名护屋-11 (第2/2页)

远离大明、甚至都已远离朝鲜的倭国名护屋,更要加倍小心。所以,侍卫们一如既往地按照唐卫轩与老周的安排,或明或暗地守卫在各处,未曾有丝毫的松懈。

    临入睡前,唐卫轩又顺便去看了下住在自己隔壁的李纹月。原以为今日吃了那么多倭国的山珍海味,李纹月一定很是满足。不过,奇怪的是,房间里的李纹月,开着窗子,看着窗外的景致,似乎还在若有所思,甚至都没有发现唐卫轩已经打开了倭国特有的拉门、来到自己的身后。

    “想什么呢”唐卫轩看着李纹月那奇怪的表情,顺口问道。

    “啊没什么。”李纹月终于回过了什么神来,似乎被吓了一跳,见是唐卫轩,才松了口气,然后,又想起了什么似的,向着唐卫轩开口问道:

    “对了,唐将军,咱们现在所在的这座院落,是在三之丸,对吗”

    三之丸。。。

    唐卫轩反应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李纹月的意思。这倭城的构造不同于大明中土或朝鲜的城池,城内的构造也是被隔成了一个个内部城塞,阶梯状分为数层。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若是某个小城塞一旦濒临失守,守军可以立刻收拢兵力,回缩至更高、更靠内的一层城塞,继续负隅顽抗。不仅如此,退守至更内一层城塞的守军,还可以居高临下,对刚刚攻入前一个失守城塞、暂时无险可守的敌军,进行新一轮的射杀。也正是源于这样的设计原理,除了位于最中央、最高大的被称作“本丸”也就是大本营的核心城塞外,其余拱卫着“本丸”的其他城塞,都依次处于上一级城塞居高临下的掌控范围内,但又随时镇守着更下一层的城塞。依据这些拱卫城塞的规模、层级,又被依序称为二之丸、三之丸等等。除此外,听沈惟敬只言片语间的转译,似乎这名护屋城中不仅有本丸、二之丸、三之丸,还有什么诸如游击丸、东出丸、弹正丸、上山里丸、下山里丸。。。而且,还几乎没有什么顺序可言,除了本丸是在正中、最高的那个以外,二之丸、三之丸分别是在本丸的左、右两侧,相互各丸之间谁挨着谁,该怎么走,简直如同迷宫一般,搞得唐卫轩脑袋直痛,何况精力主要要放在护卫之事上,也就不再费神去记。

    如今,李纹月忽然问起,现在使团驻足之处是不是在三之丸唐卫轩努力回忆了一下,隐约记得,在小西行长借由沈惟敬代为转译、介绍住宿之处时,好像是提到过,安排使团住在本丸东侧的什么三之丸。。。于是,唐卫轩点了点头,道:

    “嗯,应该是在三之丸。”

    “哦,那就没错了。”李纹月一边低声自言自语着,一边又笑着看了看窗外的灯火,而后便起身将窗户关了起来。

    唐卫轩正想多问一下,但这时老周走了过来,关于有个侍卫、也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不习惯倭国的饮食、回来之后便一阵上吐下泻,所以想请示调换当夜值更人员的事情。

    唐卫轩见状,也就没有再询问李纹月,只是嘱咐其关紧门窗、早些休息。便又拉上了房间的和式木门,和老周商量如何调整值更的具体安排去了。

    不过,尽管对于守卫之事,唐卫轩和众侍卫一直一丝不苟,但一连几夜过去,不要说有半个人影,甚至连鸟都没有闯入过使团所在的院落,就连小西樱子也再未出现过。

    想想也是,院落外还有小西行长的嫡系部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禁止任何无关人等靠近。几日来,除了每日来负责清洁打扫、呈送饭菜的一帮城内杂役外,也从未有人进出过使团所在的院落。

    数日间,使团每日也就是由倭国安排,不是观赏港湾内的花船游行、就是享用倭国的所谓茶道。虽然也曾隔三岔五地双方坐下来,谈上一谈。作为侍卫队的正、副领队,唐卫轩和老周也有机会侍立在大明代表谢用梓、徐一贯、沈惟敬三人的身后。不过,此时的唐卫轩倒不觉得这是什么幸运,似乎谢用梓、徐一贯、沈惟敬三人也有意让唐卫轩和老周两个人旁听一下全部过程,目的,大概也是借由两个人的特殊身份,回去之后,也好分别向朝廷和李如松做侧面的汇报。

    原本唐卫轩和老周都以为可以听到些实质内容,而但一路跟着听下来,却发现,双方谈判的内容,也是不咸不淡。

    倭国方面,小西行长虽然每次都出席在谈判桌上,但主要开口的,却并非小西行长本人,而是唐卫轩在平壤时就曾见过的那个老和尚景辙玄苏。通译的角色,还是基本都由沈惟敬来担当,而主要负责谈判的,还是正使谢用梓。

    第一日,谢用梓一上来便开门见山、义正辞严地问道,为何倭国还有十余万军队盘踞在朝鲜沿海,迟迟没有撤兵。。。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