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2章 深入交流  (第2/2页)
庙堂,达则兼善天下。    这是一个人的成长,拥有了不朽的理念之后,就会形成一种传承,有后人愿意传承这种理念,就可以团结在一起,从而聚为世家。    不朽的辉煌,永恒的真理。    一切扎根于百姓的思想,都有资格被发扬光大。    这是刘正对世家的理解。    拥有一份久经考验而不朽的理念,就是世家。    三皇五帝定华夏之名,周封天下制圣人之礼。    秦扫六合定天下秩序,汉扬雄威树大道之基。    陈汤立足西域,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呐喊。    霍去病封狼居胥,让华夏的脊梁骨挺直。    冠军侯成为了天下武将的精神领袖。    这些都是华夏的明星时代和明星人物。    廖化说:“王爷的兴汉壮举,拥有一千五百万百姓的支持。”    已经有资格永恒传承了——大汉当自强。    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    脱胎于周制的分封,又强化了历代的侯爵制度。    以前是代天牧民,如今是为天地立秩序,让秩序成为永恒。    以百姓作为根本,心甘情愿的成为领路人。    施教化于人前,洒希望于华夏。    强者走出去,看更多的风云变幻。    弱者留下来,育新一代的栋梁。    刘正说:“我愿意为守护华夏而生,令天下世家各赴五湖四海。”    留华夏于民,植根基于整个时代。    正在这个时候,甘若男走了过来。    廖化识相的闭上了侃侃而谈的那张嘴。    甘若男说:“王爷,月先生有请!”    刘正忙走向了马车。    想要听一听东方月的解释。    东方月问:“王爷,隐族现世,已经成了定局,不知道兴汉国的对策是什么呢?”    这可关系到天下大势的走向,若是方寸之地,倒也可以一言而决。    然而华夏的大好河山,那可是五湖四海的超级蓝图。    其实隐族问世,对于目前的兴汉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轩辕家族的精神,那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为天地立心。    南宫家族的理想,正是继承上古先贤的为生民立命。    东方家族的壮志,可是永垂不朽的为往圣继绝学。    西门家族横刀立马,自是响彻天下的为万世开太平。    文治武功,正是东西两世家的生存根本。    东方家族倾向于文治,传承的是以德服人。    这才有了人文盛地的不朽。    轩辕无双插话说:“月月,你好虚伪。”    想要以德服人,那就是在养虎为患。    耻于教化圣人文章,却把百家精髄拱手奉上,直接让茹毛饮血的非华夏百姓,从此超越了大汉民族。    乌桓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弱于仁义教化,专供百家技艺。    直接让内附的乌桓人,从石器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带给了幽州百姓沉重的灾难。    再看兴汉国立国之后,讲汉语,进汉食,行汉礼。    至于百工根本,那可是要严守秘密的。    大家可想而知,如今兴汉国中,肤色各异却语言相同。    这才是真正的教化。    十几年的时间,汉语成了唯一的通用语言。    那尚未成型的乌桓语,再也没有机会成长壮大了。    刘正说:“同一个华夏,同一种语言。”    这就是兴汉国努力奋斗的目标。    既然东方家族专注于教化,不如到狼居胥山勒百修书,将圣人文章布施于大草原上。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汉语应该成为更多人的骄傲。    支持兴汉国的教育事业,从鲜卑人抓起。    一定要真正的普及圣人绝学,而不是那些苟延残喘的百家理念。    东方月说:“王爷放心!”    东方家族计划在草原上兴建七十二座教化之城。    把仁义礼孝的思想发扬光大。    让鲜卑人明白做人的道理,认同华夏一家人的理念。    刘正说:“兴汉国会支持东方家族的教育事业。”    这是大草原之民的福音。    轩辕家族移驻北海,华夏本土拓地千里,这可是百姓的呼声。    让草原之民知书达礼,让汉室百姓明白——人民当自强。    坚持同化教育永不动摇,才是兴汉国传承久远的基石。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得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