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6章 田远投曹  (第2/2页)
,武威侯,负责整个兖州的政事。    陈留行宫设立政事堂,参谋分部,以及兴汉商会陈留分会。    贾诩作为总负责人,完善陈留的政事堂体系之后,立即开始土地改革。    陈留义学更名为陈留大学,以北山大学和南山大学的教育模式综合体存在。    至于陈留的政策,除了土地和法律之外,允许有变通的地方,具体的尺度由政事堂掌握。    刘正说完之后,宣布散会。    太史慈找到了刘正,欲言又止。    似乎纠结了很久,贾诩有些看不过去了,于是就说:“王爷,是不是把糜校长调过来呀?”    子义远在陈留,夫妻相隔千里,这长夜漫漫,孤枕难眠哪?    再有太史亨都快成年了,连父亲的面都没有见过几次,这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刘正说:“文和,看来是我疏忽了。”    按照现在的形势,各地驻军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变动。    就让麾下的将军们夫妻团聚吧?    只是孩子们都留在梅园上学,就不要离开了,关于孩子们的教育,一定不能放松的。    刘正说做就做,直接开始了新一轮的调动。    蔡大家进驻定县,主持定县书局的开创工作。    贾珍在定县成立人才分析部,与定县书局道力合作,专门整理华夏上下五千年的人物传记。    南山大学的校长糜贞,调任陈留大学的校长。    巾帼军负责人黄舞蝶和张宁,到陈留开办军工企业,负责向酸枣大营提供军需支持。    定陶的原有军工企业,部分向彭城转移,剩下的部分就地转化为民用。    刘正决定把陈留打造成兴汉军的后方,更是把定陶城当成了最为重要的门户。    太史慈听了刘正的布置,忙感恩戴德的说:“多谢王爷!”    刘正忍不住的感慨万分,兴汉军能够有今天,是无数人用牺牲换来的。    拿下兖州,兴汉国的总人口达到了两千二百万。    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得益于吕布的存在,北方的鲜卑人,再也没有机会祸害幽冀并三州,汉室的人口保住了。    种田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兴汉商会和世家商会的持续商战,粮食的价格,始终都维持在一个薄利多销的水平。    即便是中原连年大旱,对于农业的收成影响并不是太大。    靠天吃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科学种田。    龙骨水车的推广使用,屯垦团经验通行天下,让各路诸侯都尝到了甜头。    人多力量大,山寨种田工具的能力,直接将大部分的种田技术提前了千年。    兴汉军不断推出的新式农具,不出两个月就天下皆知了。    各地因地制宜,发明了许多种田的新工具和新技巧。    屯垦团的存在,让推广新式农具成为了可能。    刘正到韦乡附近,视察了屯垦团的新式农庄,并且发表了“农业决定未来”的主题讲话。    兴汉国的农业水平,已经走在了汉室各诸侯国的前列。    屯垦团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那是别的部门无法替代的。    百姓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屯垦团的示范作用,才是科学种田迅速推广的最好广告。    眼见为实,不出三年,兖州就会成为兴汉国的粮仓了。    刘正看着那些犹豫不决的百姓,并没有强制推广科学种田,只是在屯垦团中不断的使用新技术。    让百姓看到实惠,才是屯垦团存在的意义。    刘正对随行的贾诩等人说:“文和,兖州三百万百姓,就托付给你们了。”    让百姓吃饱穿暖,是兴汉军的第一个目标。    你们一定要谨记——做一个让百姓饿肚子的清官,远不如一个让百姓吃好穿好的贪官。    只不过刑部衙门会让贪官无所遁形,大家就只能做一个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好官了。    我讨厌贪官,更讨厌沽名钓誉的清官。    不能让百姓脱贫的各级官员,有什么资格自称好官呢?    百年贫困地,代代有清流,这是多么讽刺的事情哪?    贾诩说:“王爷放心,政事堂的考核办法已经完善了,不会让别人钻了空子的。”    刘正点了点头,就与贾诩等人分别,带着忠贞女卫和姜维的自行弩车部队北上马城,主持对鲜卑人的战略决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