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四章 杨震的决定 (第2/2页)
枪虽然毛病多多,但有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不加任何改进的,直接就地使用缴获的鬼子弹药。而且经过我军对其供弹改进之后,其可靠性大幅的增加。加上日军武器一贯追求射击精的优势,足够满足我们使用了。” “至于苏军使用的托卡列夫马克沁重机枪虽然性能可靠。其使用的弹链供弹方式,也可以使机枪保持高的射击速,增强火力的持续性。” “但其水冷的射击方式也不是太适合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北满零下三四十的酷寒天气里,这种机枪不使用的时候,其枪套的冷却水必要要放掉。否则,很容易冻坏机枪。” “而我们的作战方式很多都是与鬼子的遭遇战。对于火力并不算强的我们来说,重机枪是团以下相当重要的火力支援武器。一旦重机枪打不响,我们的部队火力将大幅降低。” “苏军这种机枪使用的是轮式枪架,这种枪架比较适合苏联东部的平原地区使用,我们目前主要的山地作战之架设却是极为不便。” “鬼子的二式重机枪虽然笨重不堪,其射速因为使用弹扳供弹,也并不算快。但其风冷的模式却是很适合严寒的气候条件下使用。而且这种机枪因为本身就是日军制造的,所以同样可以就地使用缴获的日军弹药。这对我们保持持续作战能力来说很重要。” “我们现有了虽然生产能力暂时还不算大,但还勉强能够够用的兵工厂。又与日伪军作战之缴获了大批弹药可以通用的日式武器,我们还是将有限的资源放我们急需的军工原料上比较适合。” “国际歌不是说过吗?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只能依靠我们自己。所以无论条件再恶劣,我们也要展自己的军工产业。不能将希望都放外援身上,否则我们总有一天会失望的。” “再说,苏军虽然眼下与日军诺门罕地区爆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但只要两国未生全面交战,其对出售我们武器就有一定的顾虑。我们购买或是交换的武器一旦数量过大,人家居于外交方面的考虑,肯不肯给我们还两说。” “总指挥,那些狙击步枪如果他们给了好,但是如果他们不肯答应,你一定要想办法弄上一批狙击步枪使用的瞄准镜来。哪怕必要的时候,就是出上一些高价也可以。” 对于杨震的这些话,想起以前自己几次过江求援,却一无所获的经历。再想想为了解决部队武器严重匮乏的局面,过江求援的三路军总司令。及为自己创建的抗联各军之唯一一个兵工厂寻求原料,而过江请求支援的十一军军长,但却一去不复返的两人。 想到之前七军为了获取一定的补给,曾付出很大的代价,为江北搞到了不少急需的情报,却只换来三万子弹的补给。 这其还有不少因为对方获得之后保管不善,而根本就无法使用的报废品的经历,总指挥对于杨震大力展自己军工产业的想法还是很赞同的。 沉默良久,总指挥点点头道:“我量想办法以小的代价换回大的需要。就像你说过,我们不是地主,没有那么多的余粮可以用来交换。你就算本事再大,但这可以用来交换的式武器,尤其是适合江北使用的武器也是有限的。” 对于总指挥的答复,杨震满意的点点头之余,又道:“总指挥此去除了交涉购买、交换我们所需物资之外,还要量的争取对方将他们手头扣押的我们同志要回来。总指挥我说的是所有人,而不是单单的那几个人。” 杨震口的被扣押的同志是那些,总指挥心里自然很清楚。日军占领东北这么多年,因为无法忍受日军压迫,东北的民众,尤其是边境附近的民众跑到江北的不少数。甚至不想为日伪政权卖命的伪满军警也不少数。 而因为形势所迫,撤到江北的反满抗日武装人数就多了。单单就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这半年之内,日伪军对下江地区展开的疯狂围剿之,就有不少被打散的抗联部队,甚至小部队成建制的撤到了江北。这些人要是要回来,将会是一个极好的补充兵员。 至于单单的那几个人说的是谁,总指挥与杨震同样心照不宣。只是这几个人涉及到三路军内部路线斗争,让总指挥很为难。虽然可惜对方人才难得,但自己终归是二路军总指挥,插手三路军的事情总归还是不好的。 对于杨震的这个要求,总指挥不可置否的摇了摇头,但也没有拒绝杨震,只是道:“那几个人我量努力,能要回来好。要不回来,就算了。杨副总指挥,你量还是要争取和三路军的领导处好关系。毕竟我们都是一个旗帜下战斗。” “很多事情你不能没有详细了解的情况之下,便依照传闻下决定。你现是高级指挥员,事情又涉及到两路军今后的关系。处理这些事情你一定要慎重。” 说到这里,总指挥伸了伸因为近疲劳而有些酸痛的腰道:“那些用来交换的装备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图纸我也早已经亲自翻译过来。既然事情已经定下,那我明天就出。也好早去早回。” 听到总指挥提出早出,杨震点了点头却是话题一转的道:“总指挥,你这次去把嫂子也带上。回来的时候,就别把嫂子带回来,让她那边好好休养一阵子。我让张婷派两个可靠的护士一起去。” 总指挥听到杨震居然让自己连妻子一起带上,看着杨震一脸诚挚的表情,不由的微微一愣。他没有搞明白,一向不讲究,也不允许别人搞特殊化的杨震,为何会出此言? “ ~看无广告请到《网》 请分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