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双星_名著中所隐藏的秘密(2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著中所隐藏的秘密(21) (第1/1页)

    名著小说如《三国演义》里面为什么古战场之中会有斗将的一幕?

    这是个误会!天大误会,要知道秦始皇时期就已经有了“以文乱法,以武犯禁”的条例,针对读书人开始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随后到了明朝时期,中间统治者们为了显示权威,在民间更为活跃的制定他们认为必要的条例规定。终于针对文人的文字狱就此设置,清代更是身受其苦。

    讲这么一大段到底和小说之中出现斗将有什么关系?关系大了,小说作者们其实也不是不想写古战场的排兵布阵细节,可是如果写下了,那么马上就会有有心人指责他“描述战术,泄露机密,意图谋反”。这样子换谁都不太愿意干。

    而且,当时文学戏曲大多是以话剧、唱戏作为演出形式的,站台上也不需要有那么复杂的军事效果。只用两个脸面鲜艳的主角打在一起,周围士兵围着转圈就行了。

    所以,最简单的斗将形式便出现了。只不过,古人没有想到过会有电视、网络产生,以至于每次都会有斗将这样分分钟让人出戏的感觉的舍命不舍兵的戏码,更是让一众海外人士目瞪口呆。这种乱来的节奏看来得把原因归咎到小说原作者头上才行。

    刘备死了,曹****了之后,三国格局有了一个新的模式。虽然孙权一直都存在,可是他奉行“闷声发大财”的战略,而且暮气上扬,朝气下沉,逐渐地已经没有了早年间的争强好胜。反倒是在吴国内部实行起了自己的权利争逐,内部权术游戏。而孔明有事没事就会拉着全国人马到魏国边境游离一圈儿,等到自己粮食耗尽待不下去了方才想留不想走似的回到蜀地,最后再把蜀国一个个他看不顺眼的家伙拿出来做替罪羊。

    但是不得不说《三国演义》作者实在是文学修养不俗,将一场场毫无意义的征战采用春秋笔法写得波澜壮阔,引人入胜,热血沸腾。

    《三国演义》前一半描写的是群雄逐鹿,在这期间每个登台的角色们都用尽自己的才华、武力在书中尽情挥洒,与各个对手们互相碰撞激斗。而以刘备之死作为前后的分界。后半段的内容,总的来说就可以标明“伐魏神剧”。伐魏伐魏果然很乏味!

    就先从安居平五路来说吧,司马懿不知怎么的要出这么一条建议。很明显的是有人让他这样的,这样做对谁有利?对蜀国有利。

    魏国空耗钱粮,举行的这么大的一场战斗。蜀国为了应付这件事,必须要耗费人力。刘备集团经历打败有了民众对刘备的信任危机,蜀国是要面临举国上下的造反危机的。五路人马攻击蜀国,正好可以转移注意力发泄一下众人的愤怒情绪。而且这样做还可以离间吴魏两国关系,更可以对孟达这个叛将实施接下来的报复行动。

    孟达胆敢不听号令和李严勾结通信,以后有的他好日子过。

    蜀国中间对南蛮采取了军事措施,中间一系列丞相大人英明神武云云不提。不过,马谡这个时候登场了,很奇怪的事就是马良那时刚刚死了。他不去守孝,反而到孔明军前报道,他还是刘禅亲自敕命带去的。

    还有,藤甲兵到底是怎么回事?呵呵,这就是类似于义和团的“神功护体”了。要是有人相信的话,那就恭喜了。一群傻子被骗得一往直前,居然能把魏延的部队打得一败涂地。魏延仅此一败后不得不在孔明面前老老实实。再也经不起风浪,后来的北伐发言权也一直处于下风。

    第一次北伐开始,凉州三郡居然不战而降。“复兴汉室”看来市场可观呀,可是接下来就有点让人很奇怪了,司马懿一来,孔明马上就知道他要攻占街亭。来就来吧,孔明的做法无非两种,举兵决战或者坚壁清野进行攻防,最不济大家撤兵吗。

    孔明要分兵对付司马懿。马谡一路,高翔一路,魏延一路,赵云邓芝一路。绝的是元老将领最能打的魏延和赵云是排名第三第四的偏师。

    孔明想干什么?他怎么知道司马懿要打街亭?街亭重要的话,干吗不提前去?反而一等到司马懿干掉孟达后才,合理吗?

    如果我说孔明在派人去孟达那里送信的时候,落到司马懿手里的信件就有让人去街亭的话,信吗?

    马谡守街亭,兵力两万五,司马懿前来攻打,兵力十八万。请问,马谡要用何种战法才能打赢?

    孔明根本就没有想过让这场仗赢!为什么这么说?从一开始驳斥魏延的计划再到中间兵力的部署来看他根本就是想在这里达成某种目的而做的。

    马谡的死绝对是早已被安排好了的,七擒孟获时候,本来一战可以成功,可是马谡向孔明建言攻心为上,于是孔明特意用了七次的抓捕活动方才班师。中间将士们可就苦了,无端端的被一个野人部落拖了这么久,死了那么多人,尤其是魏延他损失最大。这些将士后来一打听,这是丞相听从马谡建议做得,他们的心情会如何?对于马谡,这些人会不会想生吃了他?

    马谡这人是有背景的,同时刘禅安排进去专门给孔明下蛆的。就像是周瑜身边的鲁肃一样,鲁肃之前讲过,他是害死周瑜的暗线刽子手!更恐怖的事,鲁肃至于周瑜,马谡至于孔明,这些人都是关系极好令人难以提防的。孔明打胜,功劳好处是刘禅马谡的,打败了,马谡便可以从中要挟。

    另外,马谡请战也是很难让人相信的,赵云和魏延都没有请战,他居然能够请战成功。不说这是计,那又是什么?

    后人以讹传讹,说什么马谡是孔明的接班人。不知道从那里得来的结论,反正我从来没从正史和演义之中看出来。

    孔明和赵云的开撕。

    这场烂仗打完之后,赵云拒绝了孔明的赏赐。很多人说赵云不但忠勇而且人品高洁,但是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来看。孔明在三郡之地不战而降的几乎可以说是完胜的情况下,还要闹出内部矛盾,让很多人都看得是真真切切。赵云不愿意和孔明再次搅合,于是和孔明划分界限。你的东西老子不稀罕!就这么个意思。

    这是赵云的第一次公开驳斥孔明的颜面,也是对大好局面被破坏的一次变相挑战。至此孔明再也不能够指挥得了信服得了刘备时期的猛将。而北伐游戏还要继续,未免接下来无人可用,他又会用什么方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