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八十五章:地下囚徒(一) (第2/2页)
,四周多栽花草树木,打扫得一尘不染,中央又用汉白玉石砌出一丈见方鱼池,整个庭院显得细致柔丽。 只见一名清瘦男子,正倒背双手向鱼池内张望。男子头顶东坡巾,身穿素色圆领大袖襕衫,脚蹬白袜对脸黑布鞋,一副儒生打扮。 听得沈同成来到身后,那儒生赶忙转身失礼道:“此地隐秘不便出门相迎,还请老侠客恕罪。” 别看沈同成在江湖上一呼百应喝令群雄,到得此处却是十分恭谦,立刻还理道:“指挥使哪里话,倒是小老儿给您添麻烦了。” 皇城司乃是太祖皇帝所设,依照祖制,不隶台察,亦不受三衙辖制,是直属皇帝的伺察亲从。由七名“勾当皇城司公事”共同主理,下设探事司、冰井务两个官司。共辖兵卒亲从官五指挥约三千人;亲事官六指挥约五千人。 皇城司权柄甚重。其职司,一掌宫禁宿卫,二掌刺探监察。 禁宫宿卫,掌宫城出入之禁令、管钥,启闭宫门、宫禁门户、校验勘合,皆其职守,为皇帝的贴身护卫,皇宫防卫的重中之重,地位尤在诸班直之上。 刺探监察,乃是皇城司最重要职务,肩负探查军中情状,掌控军队舆情,预防阴谋作乱之重任。主要目标便是殿前诸班直的“宿卫诸将”及禁军军政。 宣和年间,民变四起。皇城司职权逐渐扩张,由专司军情逐渐涵盖官情民事,广设察事之卒,文武百官、民间细务一例以闻,有涉讥议之人一律捕治,深受百官忌惮,素遭诟病。 这儒生面容清瘦不过四十上下年纪,眉目清秀黑须精整,薄唇贝齿干净秀气,眉宇之间毫无半点官威煞气,难道说竟是鼎鼎有名的皇城司指挥使? 宋翊正疑惑间,却听那年轻儒生回道:“老侠客何必如此过谦,我等亲从奉命体察民情,乃是圣上耳目。现暂居贵宝地,还靠老侠客照应行事,实在是我等多有讨扰。” 沈同成又关切地问道:“此处宅院还称心吗?如不满意,我立刻命人调换。” 指挥使赶忙拒绝道:“不不,此处甚好。我率一营军马奉命在此看押那人,实在不便声张,此处门庭清静却又内容广阔,正是理想之所。” 那指挥使言到此处,颇有些惆怅,顿了顿又说道:“何奈我苏念一介文人书生,却整日与些军汉为伍,少了些书香儒雅之气。如有机会,希望老侠客再移些花草树木、书箱文卷来。” 苏念身旁两名仆从打扮之人估计是他手下亲兵校尉,此话一出便引得二人侧目,一脸不屑的样子。 宋翊听其谈吐便知此人的确是皇城司指挥使,只是不知此处押得何许人也?竟须一营的官兵在此专门镇守,似乎比对那方腊还要重视,难不成是造反的王侯不成? 只听沈同成应道:“苏指挥放心,我这就差人去办。” 苏念点点头,又指着宋翊问道:“这?” 沈同成立刻回道:“此人便是张横,眼下两浙路上余波未定,我想还是由皇城司转交朝廷最好。” 苏念上下打量宋翊一番,感慨道:“哦,好。此人便是张横,哎呀,果然了得。这可是两浙路上的名人,没想到被老侠客擒了。” 转脸又对沈同成说道:“老侠客放心,此人暂且押在我这里,我近日便会上奏朝廷,请今上定夺。” 宋翊心道:“这沈同成背地里不知与朝廷有什么勾当,皇城司的公事都不瞒他。不过也好,这酸不溜秋的家伙一时半刻倒也不会要我性命,我且小歇几日在做打算。” 沈同成将宋翊兵刃一并交给皇城司保管,临走时望了宋翊一眼,其中略含深意。 宋翊全身被人翻了个干净,群英殿的玉佩也被兵卒揩了私油。 宋翊双手带上铁链,由几名兵卒押着来到偏院,这偏院位置独特,设在后院西侧,后院厢房之内进进出出都是些身着军服的兵卒,粗略一看约有百人之数。这些兵卒似乎是就地驻扎,专司看守偏院。 偏院只有一道铁门可以进出,押送兵卒报出暗语才有人从里面将门打开,铁门厚重竟有数百斤。 偏院约有四十丈方圆,竟然占了后院一半有余。院中央一口新挖的地道直通地下,探头望去漆黑一片仿佛不见尽头。 地道入口仅有五步见方,竟然脊背相对笔直地站立着二十名兵卒,十人向内十人向外,各个顶盔掼甲手持长矛坚盾如临大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