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七十二.章邯的怀疑,姬无夜之死 (第1/2页)
许仙很好奇,李信的能力是什么。许仙忙问卫庄,卫庄随口答道:“等到了战场上,你与秦军交手时就清楚了。”许仙再问,卫庄才肯开口。 卫庄:“好吧,我告诉你就是了。其实这也算不上什么秘密,各国的高层多少都知道一些。李信是本能型的将军。所谓本能型,即按战场上士兵们的反应,诸如所有人的面部表情,呐喊的声音高低,行进的脚步轻重,挥舞武器的幅度,从而对敌我双方士兵们的士气、体力、心理压力做出大致的判断,以便决策。” 许仙想了下,觉得这也太不牢靠了吧?决策的根据,难道不是游骑去侦查反馈回的情报么?本能型武将,真的没问题么? 卫庄:“而李信则是百年来,本能型武将的最强者。他能大范围的通过风进行感知,辨别一群人或某个人,确认其到底是带着敌意,还是友善。无论一个刺客的隐藏气息本领有多高,哪怕他完全掩盖自身杀气,李信也能感觉到对方的戒备、不信任、刻意掩藏等情绪。” 大范围的模糊的读心能力么?恩,许仙琢磨一下李信的容貌和性格,心说这个人一定是目光阴沉、故作高深之类的面瘫... 事实却是,许仙的设想完全不对。 熟知李信的人,都觉得李信是有点迟钝、天真、粗神经、常常忽视细节的家伙。特别是在章邯眼里,李信实在是和章邯他注重细节的信条严重违背。 秦军大营,章邯将两份名单递给李信,示意他对比一下。 李信瞪着大眼,看向这两份用繁体字书写的名单和数字组成绢帛,顿时头大。李信:“这到底是,什么跟什么啊,验收韩宗室的事情,交给文官不就结了。话说为什么要抄成两份?咦,好像字迹不一样!” 章邯:“大将军,这是姬无夜上报的,韩宗室所有王族、宫人的名单。”“另外一份,则是我的手下调查所得。” 李信:“我就说嘛,肯定是不同人写的。看这字迹,小邯你的书法进步不少嘛,和蒙恬那家伙有得一拼。前几天(嬴政)政还怨我写的例行军报,字丑得像鸡爪似的。” 章邯头冒黑线:“大将军,字迹不是重点!”清咳一声,指出不同之处,“大将军请看,这一段,姬无夜的报告上没有。” 李信:“麒麟阁?那是什么,麒麟?是某种动物么?” 章邯:“是传说中和龙凤一样的某种祥瑞动物。咳,这也不是重点!”忍,耐心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重点是这个叫“麒麟阁”的地方。这里原先住的是周室后裔,但全部都是女眷。姬无夜将这些女眷据为己有,视作自己的东西。因为关乎周室,故姬无夜不敢声张,百般掩埋真相,以免被天下诸侯指责。若大王(嬴政)知道了,恐怕也会非常不高兴吧。” 李信:“原来是这样啊,你是想让我下令,命令他把这些人放了?” 章邯:“不。麒麟阁现在已毁于一旦,不久前,有一伙劫匪突袭了此处,劫走了所有人。”哼声轻笑,“这是姬无夜的说法。真实情况是,许仙引兵突袭了此处,救走了所有人。本来,麒麟阁空无一人,他姬无夜可以否认一切。但他隐瞒军情,却成了能抓住他的把柄。” 李信:“小邯,你说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呢?” 章邯:“我想让大将军以谎报军情的名义,通过昌平君大人给姬无夜施压。王宫、雀阁、麒麟阁,所有值得怀疑的地方,有必要好好搜查,或许会有什么线索。” 在章邯看来,卫庄没有说出韩王印是如何丢的,这是意料中的事情。打一开始,章邯并不认为卫庄真的会说出来。但这么一问,确定了卫庄确实掌握某种伎俩,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盗取一国印绶。这是问题很严重的事情,一定要查清楚。否则到时秦军战线一长,对方是否会故伎重演,伪造军令制造混乱,或者盗取秦军的情报呢? 李信叹了口气,正色道:“小邯哦,这件事我尽量帮你。但话说在前头,昌平君的策略是安定人心为主,依我看,很可能不会理睬的建议。” 章邯:“安定人心?” 李信无奈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老实说,我很讨厌姬无夜这个人。但是,上边的大人物,无论是政(嬴政)还是昌平君,认为安定人心的对象是姬无夜为首的韩军,而非新郑的平民百姓。韩军擅长夜战,这对于南征时疲惫楚军非常有用。” 章邯:“疲惫楚军?我明白了。六国之兵,各有各的特点。” 楚人,爆发力最强;相对的,赵人刚烈持久,还有魏人生性谨慎,韩人机巧灵活等。 李信让人修好文书,将章邯的报告和建议,通过机关鸟,火速发往南阳的昌平君。昌平君一看,果然如李信说言,认为章邯在添乱,不懂以大局为重,驳回了章邯的建议。章邯在傍晚接到昌平君发回来的消息,失望之余,心情有些低落。一旁的李信看在眼里,和声劝了几句。 章邯在秦军营帐内左思右想。鬼谷派的卫庄,阴阳家叛徒的紫女,还有麒麟阁的周室。这些传承数百年的门派或族群,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手段,不足为奇。自己一筹莫展,不如利用隐秘卫的渠道,越过昌平君,直接向相国李斯或秦王嬴政禀报? 嬴政给予了章邯很大的权力,诸事不分大小,皆可越级上报。不过章邯很谨慎地使用这一项权限,否则闹僵了关系,不利于将来共事。考虑再三,章邯选择了相国李斯。 章邯:“相国大人他饱学多才,见多识广,或许会有独到的见解。再者,可提议用机关术和阴阳术给卷宗文书上锁,加强保密,防止情报或政令、军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