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27章 败忽答儿 (第2/2页)
尔部四分之一的战力,任他死一百次也难辞其咎。 虽然此次战败事实上同他并无太大的关系,他并没有指挥失误,更没有临阵脱逃,不过失败就是失败。 徒呼奈何! 唯死而已! 几十敢死之士相随,于路不停扑倒,尚未至丁权近前,忽答儿已然身中数枪,弩箭就不知道被钉了多少根。 求仁得仁,战马仍在前冲,死尸栽于马下。 “厚敛!”丁权言语一声之后,径直赶赴谷口。 二马相交,邓暄竟是喜极而泣,抱拳言道“丁师长用兵如神,小弟佩服!” “哪里哪里!都是邓司长谋划有方!”丁权爽朗大笑,抱拳回礼。 二人见面相互吹捧一番,随即转入正题,丁权就问道“少帅有何指令?” 邓暄肃然言道“某也是仅仅收到一纸信报,彼时少帅刚刚占据福化城,其后再没有任何消息传出。 少帅只言三点。 其一,不必忧心福化安危,城中信炮不起,便是安稳无虞。 其二,敌众我寡,且需谨慎,不可急于同林丹汗决战。 其三,北合喀尔喀,四面出击,毁敌之根基。” 说话间,二人下马,寻了一无人敖包,入内详谈。 “丁某初来,不明本地之情况,少帅之意图也无从安排,邓司长且同某好生解释一番,我二人也好做个安排。” 邓暄也不推辞,斟酌片刻言道“林丹汗所部颇为复杂,其察哈尔本部大略有人口二十万众,设常规军四万,此为林丹汗纵横大漠的精华,我军刚刚对战之兵皆从此出。 其次,其控制的部族约略四十万众,零散分布,大者三五千人口,小者四五百人口,若是尽数征召其壮丁,可成军四至五万。 少帅所言非虚,林丹可拥十万兵马,而我方只区区两万,诚然是敌众我寡。” 丁权闻言不由大为不解,问道“若此,我军当速战速决,避免敌军聚合,为何少帅又言不可急于求战?若是迁延时日,于我军更加不利啊。” “丁师长莫急,听某详细说来!” 邓暄笑道“河套虽是沃土,但蒙鞑不通耕种,多以放牧为主,有限的耕地也是外迁的明人为之,可为沧海一粟。 加之连年大旱,草场凋零,牲畜数量一年少过一年。 总而言之,蒙鞑食物匮乏,冻饿而死之人极多,比那陕北之地也强不到哪里去。 如此种种,林丹汗哪里还能养得起只管作战,不事生产的军队,便是这四万人也是勉强支撑。 察哈尔部如此,其他部落更是不堪,多忙于生计,哪里来的时间同余力搞什么军备。 彼辈呼啸成军容易,但决然不可持久,过得十天半月,无粮可供,便会自行散去,不然大家等着一起饿死么?” “彼等不是惯于南下破关打草谷么?据某所知,大明边镇败坏,此举不难吧。”丁权问道。 邓暄苦笑道“林丹汗倒是想抢,可去抢谁,去哪里抢? 那陕北赤地千里,流贼遍地,除了黄土还有甚的可抢。宣府遥不可及,大同刚刚被祸害一次,没什么油水可弄了。 大明便是关门大开,彼等也不会去的。” “那依邓司长之言,我等该如何行事?” “某观少帅入河套之后的诸般行动,多以外围之部落下手,掳掠牛羊,抢夺物资,就食于敌。 我等若是在敕勒川下遍地开花,效仿少帅之法,则不出一月,蒙鞑必定饥荒横行,民无所食,兵无所用,内乱必生。” 邓暄斟酌言道“此是某对少帅所言之理解,不知丁师长有何高见?” 丁权沉思片刻,又问道“愿闻敌军之分布!” “沙尔沁谷口万数人马为我军所灭。围困福化城之兵两万。归化城原本驻军万数,有五千军被抽调追击燕山军,目下归化城应仅只驻军五千。 另有诸多部族联合之兵约六千,协同林丹汗围困福化城。 此即当下林丹汗军的所有兵力!” 丁权双眸紧盯地图,沉思半晌,言道“我军长途跋涉,已然力竭不堪再战,福化城虽仅距七十里却是不宜再攻。 某料那林丹汗得悉战报之后,必然惊惧,将兵力集结在沙尔沁同福化之间,更会进而强行征召部落之兵,急攻福化城,逼迫我军救援。 我意行围魏救赵之策,请邓司长尽快在沙尔沁谷口构建防线,居高临下固守。 而我瀚海军同茂明安军则向西进攻,一路扫荡下去。 彼若来救,则福化之危自解,彼若不救,则民心尽失,沙尔沁以西再不为林丹汗之地。邓司长以为如何?” “善!便依丁师长之言!”邓暄抱拳言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