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38章 战前动员 (第2/2页)
住了! 明生沉思片刻,不禁笑道“诸位过虑了,若本帅说这战事对尔等而言亦是好事,可能相信?” 一众人就摇头苦笑,这战争只能是军火贩子发财,可军火都是宋国的国有产业,也轮不到咱们啊。 大明,李朝沿海商路不通,事关多少人的饭碗,委实看不到有何好处。 “相信,可是不懂!”金志诚咧嘴苦笑道“还请少帅明言,以安诸位同仁之心。” 明生示意众人落座,大笑道“本帅本就有着诸多筹谋,不久便会昭告四方,不过既然众位前来,也不妨先行透漏一二。 其一,战事起,我宋国增兵扩军乃是必然,军工不外放,但其他所需物资也是不少,诸如军粮,帐篷,被褥,行囊,水壶,车辆,药物等等。 招标书已然草就,不日便会刊报晓瑜,寻合格之商行运作,所需数量堪称庞大,更不会是一锤子买卖,可能三年,也可能五年,甚至更久,这难道不是诸位发财的机会么? 其二,尔等可观我城外大军,军容之鼎盛,武器之精良可是任何一国可能比的? 实话告之各位,本帅此次回转济州,便是要誓师举旗,攻略大明。 需知大明黎民亿兆,占得一省之地,尔等的商机便会翻得数倍,这又何曾不是尔等大展宏图的机会? 不要只看眼前的艰辛,风雨之后,得见彩虹,九九之难,才得真经! 其三,我宋国占得大明之土,必大兴土木,革故鼎新。 收王公勋贵之地以酬嗷嗷待哺之民,发卖缴获之资,兴修道路桥梁,提振民生。 这其中又有多少的行当会从中获利?诸位都是有着万贯家财之人,难道就不准备投入其中,获福子孙?” …… 这就刷新了众人的三观,无论是庙堂,还是民间,无不谈战色变,总之都是负面的评价,什么民生凋敝啦,百业蒙尘啦,没有一句顺耳之言。 怎的赵大少一番说辞,却是这战争仿佛摇钱树一般? 不打就是亏损,打就来了商机,这不对吧? 可一时又找不出错漏何在,句句在理,这其中当真有着泼天的商机。 其实道理也是简单,彼等只是身在山中,不能得窥全貌而已。四海领地俱在外海,不涉战事,本土民生不受干扰,真正熬糟的是大明,后金,李朝。 便如一战,二战时的米国,战争越是惨烈,其国愈加繁荣,工商业极具膨胀,成为一时之霸主。 安抚了一众商贾,明生将宋国高官齐聚一堂,大会五日,政令频频颁发,其中几件大事尤为令人瞩目。 其一,为是招标之举,大兴采购。大战将起,宋国国内的工坊商社皆以军工为先,军部之订单撒向各地。 此举也是一种便向的刺激,工场作坊每日十数间递增,同后世的大兴基建异曲同工。 其二,招募大量后备文职人员。 明生很清楚自己的目标,食古不化的大明士子决然不能迅速融入宋国体系,大概率都会是革新的绊脚石。 那江南所谓的复社乃是大明知识阶层最为激进之辈,可仍旧未曾脱离旧有之观念束缚,尚且谈不上科学之道。 而且多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之辈。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玩艺术尚可,至于民政还是算了,就不能用,用则大乱! 和稀泥是不成的,等占领天下再行革新便会难上加难,顾虑重重,索性一路打一路变,这大量的后备文职人员便是明生改革的底气所在。 其三,颁布安民之策,号召宋民投书对岸的亲朋故旧。 所谓安民之策,并非宋国之民,而是对岸的大明之民,也可称之为宋国起兵的口号纲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于流传。 便如秦末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汉末之“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元末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明生集众商议多日,得几句真言,曰:均地权,平赋税,废徭役,四民平等,无分贵贱。 没有什么惊天之语,更没有什么博人眼球的噱头,以平实之言讲述宋国治国之理念。 当然,坊间小调还是要有的,便于流传,曰: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 早早开门拜宋王,有地有田用工忙。 杀贪官,惩恶霸,开了城门迎宋王,宋王来了有存粮。 均地权,平赋税,干活给钱有宋王。 废徭役,四民同,无贵贱,皆平等,宋王来了笑开颜。 至于“吃他娘,穿他娘,宋王来了不纳粮。”就算了,牛赑太大,明生不敢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