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服装生意 (第2/2页)
就安排上机cao作,做衣服。 不会的,就边跟着学,边做一些钉纽扣、熨烫等杂活。 李解放凭着多年积攒的人脉,成衣销售很火爆,常常是一抢而空。 于是,李解放自己在汉正街租了几个门面,自己销售自己的小型缝纫店制作的衣服,获得的利润更高、赚钱更多。 夫妻两个分工协作,李解放负责缝纫店的衣服制作,老婆负责汉正街服装店面的管理。 这一下,李解放赚得真是盆满钵满,就连两个儿子,都弄到了武汉上学读书。 甚至,在武汉买了房子,直接住在了武汉。 李解放发达后,带动着李家兄弟姐妹都跟着发家致富。 李家的其他兄弟姐妹,也都蜂拥到汉正街,起初跟着李解放干,然后各自独立出去单干。 整个李氏家族,都被李解放带动得兴旺起来。 被李解放带出去做裁缝的村里小年轻们,每年回家过年,不仅给家里带回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而且,一个个穿着城里最流行的衣服、鞋子,脱离了农村的淳朴土气,俨然城里人做派。 江小朵看到他们,就很眼红,跟宁珑商量:“妈,要不我也辍学吧,像他们一样,去城里做裁缝,既能减轻家里负担,还能挣不少钱。” “小朵,做人不能只看眼前,要眼光放长远一点。是,没错,做裁缝能暂时挣点钱,可妈在农村苦了半辈子,妈希望你好好读书,用知识,彻底改变你自己的命运,你明白吗?” “妈,我也只是说说而已,主要想到家里债务缠身,我心里着急。” “小朵,慢慢来吧,路都是人一步步走出来的。” 江小朵就此放弃了弃学作裁缝的念头,不过,村里的动向,仍然悄悄关注着。 1997年底,李解放回来的时候,虽然发了大财,为人还是很低调,看到村里的男人敬烟,看到女人孩子就笑着打招呼。 回家来,仍然住农村里的破旧土屋,只是内部稍微翻新了一下。 那个时候,江小朵已经顺利进入镇上的普通高中,入学半年了。 江小朵和丁莉莉本来都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不过,江小朵考虑到经济和家里的情况,毅然调剂到了镇上的普通高中。 李解放回家过年的时候,村里的人都跑来找他了解发财的门路。 李解放给大家支招:“现在啊,是服装行业的黄金发展时期,做服装生意的,基本赚钱的多,很少亏钱。我建议啊,有缝纫手艺的,要么到武汉,要么到北京、广东、上海,带几个成熟缝纫工过去,租个店面,自己带班做服装,不愁销路。” “李解放,你都干了这么些年了,有门路,当然不愁销路。可我们不同啊,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万一衣服做出来了,没人要怎么办?”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要不,你们学我,先去跟着人家干,虚心取经,学会了再自己干。我当初,就是跟我老板这么偷师学艺过来的。” “这个办法倒是可行,不会先学,学会了再干,稳妥可靠。” 江小朵也混在人群里,问:“解放叔,像我这学生娃,放假了假期去城里打工,有人会要吗?” “也会有地方要吧,你比如说餐馆端盘子洗盘子,服装店帮人卖衣服等等。” “那挣钱多嘛?一个月大约能挣多少钱?” “除去吃穿住行,一个月应该能挣个2000左右吧。” “哦,那太少了。” 江小朵仔细一想:“那还不如我镇上打工挣钱多呢?可能,城里的吃住太贵了。” 村民们仍然热烈讨论着出去发财的事情,都想像李解放一样,腰身一变,从泥腿子变成了城里的大款。 农民们还果真下定了决心,正月十五过完,江小朵看到很多村里人,背着背包、大包小包的行李,从村里出发,开始往外流。 他们分别流到了武汉、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全国各地,农村的服装生意,俨然成为那时的致富门路。 而村子里的青壮年劳动力,一下子减少了三分之一。 江小朵,放弃外出打工念头,依然在王二麻子的工地打工挣钱。 生活一如既往悄然向前,生活中,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村里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做服装生意的一个接一个。 但是,好像又没有太多变化,比如江小朵家的债务还是那么多,mama依然那么辛苦,自己的学业,才刚刚迈入高一。 一切,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论是,村里由贫穷走向富裕; 还是家里,能够变得更好一点; 或者,江小朵的学业,能够快点再快点向前迈进。 时间却不急不缓,按照他自己的节奏,在春夏秋冬里交替,严寒酷暑中往来,没有为任何人,变快或变慢。 我们,都是时间的主人; 我们,也是时间的奴隶。 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