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大胆的想法 (第1/2页)
说出这句话时,陆安平心头也在颤栗。 这猜测源于日渐衰微的灵气,源于囚鸟似的仙人,源于九幽中的蛛丝马迹…… 而最关键的是,三清道尊! 道尊们从不现身,只有代传旨意的仙人——云中君如此、二郎神也如此,并且置下道标,拘束众仙,直至身死道消。 宁封子逃离、正一祖师舍命下界,水镜真人三入九天而返….. 道标的存在,不仅在拘束众仙,甚至是断绝道门传承,这是道尊的本意吗? “慎言!” 诺巨罗捂着胸口,率先开口道:“外魔销声匿迹三千年,又没什么动向,怎会将九重天占据? “贫僧慧眼观去,域外并无外魔…”檀无畏若有所思,也摇摇头。 尽管身负重伤,这位阿难尊者降生的僧侣仍保持着一贯气度。 “那菩萨,能看到天界否?” 陆安平抬起头,望着天边的启明星道。 “神通具足,却未修成见天地众生的法眼,何况那九重天另有结界…” “贫道无法看破天!” 檀无畏略垂下头。 “那就对了!” 陆安平应声,“天上出了那么大的事,道门还不知不觉…可见,这想法极有可能!” 长夜将尽,黎明前的一刻最严寒,三人沉默着,各有所思。 陆安平想到了水镜真人,这位广成弟子始终坚信道尊安排,为了道门传承,没将天上真相传至人间,不知是对了? 还是错了? “若真是外魔盘踞,起码有一个前提,三清道尊!” 檀无畏伸手指了指天,“你也是道门一脉,可曾信三清祖师也被外魔囚禁、扭曲、抑或是殒身!” 这番话说出,寒意涌起,陆安平愣了几息,不禁用手扶额。 无论是情感、还是理智,相信三清道尊被蒙蔽、甚至殒身,对于任何受五境三劫之说的道门弟子,都是匪夷所思、胆大包天的。 道尊意味着什么? 先天而生,生而知之,大道所承,化育人文,与天地同寿、永恒的道之化身,也是无数道门弟子的渊薮。 头脑嗡嗡直鸣,无数声音在嘈扰,陆安平犹如溺水,好久才重重吐了口气。 “两位尊者,佛陀为何涅盘?” 他问得突然,诺巨罗有些懵,檀无畏则摩挲着功德宝瓶,若有所思。 “我曾蒙一位大德灌顶授法,知佛家以涅盘为最高境界,灭度因果、寂灭解脱; “而以道家看来,这或许是另一种形式的死亡,不算是长生久视…” 陆安平所说佛理粗浅,马上引得诺巨罗反驳:“灰心灭智、捐形绝虑,此为涅盘。 “涅盘之道,哪里是你明白得?佛陀已入无余涅盘,彻底超脱,那里是什么死亡?” 和尚说着,语气也愈激动。 “诸法性空…” 出身大乘一脉的檀无畏说辞不同,神色也更平静,“陆施主所说固然粗浅,可某种程度的确如此,西奇洲不少信众便是如此!” 他语调柔和、目光深邃,似乎回忆起往事。 “昔日佛陀涅盘前,贫僧疑惑今后以谁为师,以什么安住,又以什么唤人起信?” 诺巨罗被话语感染,陆安平同样侧身去听。 “佛说,今后以戒为师,以四念处安住,经首安立‘如是我闻’便能令人起信…..”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 檀无畏吟了声,面孔难得闪过一丝迷惘,又很快恢复先前模样。 “如是我闻…” 诺巨罗也吟了声,继而叹道:“可惜末法至,经典渐渐消亡,风轮起,坏劫难免!” 两位下界的罗汉菩萨当面苦吟,陆安平怎能不唏嘘,然而感伤片刻,他还是开口了。 “蝼蚁虽然微小,也偶尔会对着天寻思…… “既然佛陀会涅盘,道尊也可能殒灭?” “这…” 话如冷水浇面,诺巨罗瞬间从感伤中抽离,眉心拧成一团,显然想法变化。 “可刚刚二郎显圣真君如假包换,又怎么回事?” 檀无畏望过来,眼中尽是相同的疑惑。 “我也不知道...” 陆安平苦笑摇摇头,他对突兀出现的二郎神也十分好奇,犹豫是否去地府询问武成王黄飞虎。 “这是个大胆的猜测,”檀无畏站起身,“事关重大,须得小心求证!” 诺巨罗也摸了摸脑袋。 “大胆猜测,小心求证...…这话倒不像菩萨常说的?”陆安平笑着疑道。 “这还是广成子所说,不得不提,广成真是位妙道人!” 檀无畏合十道:“今日受教了,贫僧要往九幽去!” “可惜广成子遨游星河去了…” 陆安平默念了声,又想起九道符图,又觉头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