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1章 万法皆空  (第1/1页)
    苏晓宁露出自傲之态,觉远大师笑道:    “道家道法精妙,王子殿下饱读经书,修为惊人,年纪轻轻有大造化,令人敬佩。    然而,万法归一只是第一步,我们佛法还有进一步的见解。”    苏晓宁一听,连忙收起“教授”派头,恭敬有礼的抱拳说:    “哦?愿闻其详。”    人家大师点明了“年纪轻轻”,含义自然是规劝苏晓宁切莫有骄气。    年轻人可以有朝气,    不能有骄气。    苏晓宁刚刚晋级到天级九星境界,又是神子、又是未来沙拉酋国王、又有系统伴身又是修仙士的身份加上才十八岁,此刻难得会有得意志满之心。    不过苏晓宁的优点在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觉远大师微微一笑说:    “万法归一没有错,但是从更高的层次来说,我们认为万法皆空。”    “啊!”    这一下不但哈雅公主与晴儿同时惊呼一声,苏晓宁也迷惑起来。    既然万法皆空,那么敢情你刚才说了半天的大道理,等于是放屁?    觉远大师似乎看到了三位学生的迷茫与失望,似乎为了让学生们有个希望,于是加了一句:    “因果不空。”    这一下,让苏晓宁彻底迷茫起来。    既然你刚才说了“万法皆空”,怎么又来句“因果不空”,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觉远大师知道大家的迷惑,于是耐心开解:    “我们佛家的根本大义,就是缘起缘灭。    一切就是缘。    比如王子殿下你今天来看我,其实就是因为在祖庙里面得到了某种神通需要解惑,也是因为哈雅公主的原因。”    哈雅公主听了心中暗喜,她心想苏晓宁稍后一定会与自己约会,向自己提亲。    “这些就是缘,或许在更早的时候就种下了缘分,你我一定会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见上一面。”    听了觉远大师的话,苏晓宁心想,这说的与“一回眸就是五百年前的缘分”异曲同工吗?    觉远大师又说:    “你我这次见面之后,以后还能不能见面,能不能像现在这样友好的交谈都是未知数。    缘分未了,或许还能相见。    缘分已尽,这辈子都不可能见面。这就是缘灭。”    哈雅公主听到这里,脸上出现一丝不安,她心想:    我与苏晓宁王子,真的有缘分吗?    苏晓宁则彻底平静下来,静静的看着觉远大师。    他突然感到不再有什么执着之念了。    先前苏晓宁希望在觉远大师这里找到“一指通天”的诀窍,现在他没有那种念头了。    因为——    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觉远大师看到苏晓宁似有所得的神态,不由露出笑容。    他很满意苏晓宁的悟性逆天,一言就开窍。    但是哈雅公主与晴儿还在云里雾里,觉远大师喝了一口茶,开始侃侃而谈:    “万法皆空,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并没有单独、固定、恒常的存在。    所以在究竟上,是不可得的。    这里讲的一切事物,就是万法。包括了看得见的实物,也包括了看不见的思想、甚至也包括了佛法本身。    所以是一切一切的事物都是遵循这个规律,正因为遵循了这个规律,所以万法缘起缘灭。    其实缘起缘灭就是因果。因为因,所以果。    换句话来说,其实这两句话就是一句话。万法皆空就是万法缘起缘灭。因果不空也是万法缘起缘灭。    我们的法师方便说这句话,是为了慈悲发心,想告诉三界有情众生。万法缘起缘灭。万法因缘生。这样的道理。    第一、是为了让众生看破万法存在的本质是空。    因为万法是有条件的,条件一旦变,则万法变,也可以说是诸行无常。    第二、佛开示的四谛:苦集灭道。    这是苦,我已离。这是集,我已断。这是灭,我已证。这是道,我已修。    知道这是苦,就必须知道苦的因。    苦的因就是集。    那怎么消灭集呢,就是灭。    那么修行灭的道路是什么呢。就是道。    这些话逻辑贯通也是因果。    因果的道理在我们所知道的这个娑婆世界、其他世界都是必定存在的。    要知道我们的定光古佛也是因地发愿,修行菩萨道,果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位。    所以也就可以来推算:在我们所能知道世界中,万法皆空,因为万法都是因缘生。因果不空,也是因为万法因缘生。”    这一番话下来,苏晓宁彻底明白,不自觉的浑身出现豪光,令满屋生辉,空气流香。    哈雅公主与晴儿惊呆了,    王子殿下成佛了?    苏晓宁睁开眼睛,口中说出一偈:    “菩提道上来,    随缘现镜台。    妙有续慧命,    真空无尘埃。”    觉远大师大喜,立即回了一偈:    “恰恰用心时,    恰恰无心用;    无心恰恰用,    常用恰恰无。”    苏晓宁听了哈哈一笑说:    “好湿好湿!”    觉远大师拍了一下苏晓宁肩膀也是哈哈大笑说:    “恭喜恭喜!”    哈雅公主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嘟着小嘴说:    “看你们两个乐得像过年一样!师父你念的什么诗?我一句都没有听懂!”    觉远大师念的是《证道诗》,他解释说:    “无心,自然就能明白万法皆空的道理。”    有所用心就有所牵系,有所执著,有所对待;    无所用心,心才能扩大。    无心则不为一切万法所系缚,而无处不在,无处不自在。”    为了让弟子加强理解,觉远大师说了一个故事:    “在三百年前时,迪湃有一位德善禅师,对《金刚经》有极深的造诣。    当时南方禅宗正流行“即心即佛”,德山认为这是外道魔说,便发愤著了一部《金刚经青龙疏钞》准备到南方破邪说。    他路过吉拿州时,见到一间卖油糕的小店。    德善刚好肚子也饿了,便走入小店对卖油糕的老婆喊道:“老婆子,弄一些点心来!”    老婆婆心中想:这位师父居然这么无礼!    便指着德善的担子说:“师父,你这里面是什么东西?”    德善说:“说了你也不懂,这是我注释的金刚经疏钞,到南方来弘扬金刚经。”    于是,老婆婆说:“我有一个金刚经上的问题要问你,你如果回答出来,我就供养你油糕;如果答不出来,就不用弘扬金刚经!”    德善心想:一部《金刚经》我已经滚瓜烂熟,还有什么答不上来。    于是,德善哈哈大笑说:“你问吧!”    老婆婆问道:    “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师父要点心,究竟要点哪个心呢?”    德善没有办法回答。    “后来呢?”    哈雅公主想知道答案。    觉远大师笑道:    “后来德善禅师开悟,他终于找到答案。    答案只有两个字——    无心。”    见哈雅公主与晴儿还是有些迷惑,苏晓宁补充了一句:    “过去心已过去,未来心尚未来,而现在心念念不停,生灭相续。    如果能以无心对治世间假有、虚有的妄执,便能享受随缘放旷、任运不系的逍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