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城邦选举  (第1/1页)
    库房里,堆积着一些文书。    羊皮纸,牛皮纸,还有莎草纸混杂在一起,没有顺序。    甚至有的莎草纸早就发霉,蓝氏城小长面色尴尬,以往的时候从来没有人关心过这些文书,自然也就无人去梳理,于是保管不善,受到了损伤。    羊皮纸上出现一系列蝌蚪式的文字,阿弩缇拿着一个看,皱着眉头,这上面的文字他能读个十之一二,属于龟兹文字,龟兹文字和艺术在西域很有特色。    “这上面的字怎么都不一样?”    阿弩缇询问道,刚才他大致扫了一遍,这里不仅材质不同,连上面书写的文字也大相径庭。    蓝氏城小长整理着散乱的文书,听到阿弩缇的询问后站了起来解释道:“国内部落众多,也有许多来自其他国家的人,所以一些文书会是不同的文字,比如我手上这本就是记载了去年三月份安息人入城次数和货物的情况,就是用安息文记载的。”    此时的张骞也审视着。    蓝氏城小长看了一眼张骞拿的姿势,上前说道:“汉使,你的拿法有错误?”    张骞不解,他按照国内的习惯阅览,一时之间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    “左手拿着这边,然后从左边开始看。”    “对,就是这样。”    莎草纸上充满了蝌蚪般的文字,看起来眼花缭乱,分不清到底是什么,张骞扫起来十分别扭。    中原人的念文字顺序是从右往左,从上到下,而这个楔形文字却是从左到右,读起来很不习惯。    他就看了一眼迅速放下,上面的文字根本看不懂。    阿弩缇也是类似的感觉。    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因不同的使用习惯,书写顺序有很大不同。    苏美尔人使用的楔形文字是从左到右的,而中国古代的书写顺序是从上到下的。阿拉伯语的书写顺序从右到左。    各种文字的书写顺序,主要是由书写工具和载体决定的。    比如,中国在一段时期内是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的。    竹简是卷成筒的,在书写时逐渐打开;为了不妨碍右手写字,筒是放在左边的,于是就形成了行间从右到左、行内从上到下的书写顺序。    而欧洲则是用羽毛在纸上写字。因为书写时手会与纸接触,为了不把已经写好的字抹掉,就形成了行间从上到下、行内从左到右的书写顺序。    蓝氏城小长纠正了张骞的错误后,也开始进行搜查。    阿弩缇轻轻摩挲着莎草纸,这就是某些人坚定宣称的世界最早的纸吗?明明就是两层被削成一条条的并排排列的莎草片片互相垂直叠加,压紧,烘干制成的一大块莎草片片。    一页可书写,另一页则不能。    粗糙不堪,一点不符合阿弩缇心中的纸张。    如果若说这东西是世界最早的纸张,那恐怕就有两种可能,一是故意打压抹黑造纸术,另一个嘛,单纯的傻。    当然,这只是阿弩缇的想法。    小长也不是语言精通大家,有的文字根本读不懂,也是一知半解。    叫来了几个懂行的人,共同寻找。    看到眼前的画面,更加坚定了阿弩缇的想法,如今大月氏境内语言众多,连书写的文字也有不少,书写顺序也是有区别,所以,必须制定相同的标准。    所以简体字,拼音就成为了大杀器。    吸纳希腊文化,中原文化,形成独特的大月氏文化。    堂邑父和张骞站立在一旁。    “郎将,这大月氏人没有文字,想不到域内竟然存在着这么多的文字,真是令人想不到啊。”    张骞:“龟兹等小国文字没什么问题,但是你有没有发现这里面许多文字都和那希腊文字相似?”    堂邑父上前拿了几本羊皮纸看了看,果真是如此。    “所以说,这希腊相必文明很高,若有机会可以探索一番。”    还未亲自接触,但是张骞对希腊文明充满好感,第一次接触是从阿弩缇嘴里,那时候介绍亚历山大,现在嘛,从文字,货币来衡量,希腊文明很不简单,有类中国~    阿弩缇瞧着嘀嘀咕咕的二人,不用猜也知道再讨论什么。    未有秦始皇之前,中原文字也有许多种,大部分还有不小的差距,无论怎么说秦始皇惨暴不堪,但他的功绩无法抹去。    书同文,车同轨。    做的这一点,大大减小了文明内部损耗,有效维护国家稳定。    找了许久,也未有结果。    蓝氏城小长站立起来,道:“可能大概率并不在这里,或者说,没有登记过户册。”    “不可能,小长选举需要全城投票,怎么会没有我们家名单呢?”    波比摇摇头否决道。    以前大月氏没来的时候,每座城邦的最高长官小长有的是选举产生,而蓝氏城也是属于这种情况,所以波比才认为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以前肯定统计过名单。    “选举?”    张骞首先发出了疑问。    阿弩缇上前解释,张骞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自然不知道道理。    “为了保障公平正义,展现出民主平等,每位十五岁青年都有资格进行选举.....每个人也有权利投出自己想要选的人,一人一票,每人都投。”    张骞和堂邑父对视一眼,真是闻所未闻,世间竟有这样的事情,每个人都投?那岂不是乱了套。    匈奴是以拳头决定大小,汉朝是以才能或者孝廉出任官吏,需要朝廷批准,而这里的风俗是每个人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小长。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张骞一眼就发现其中致命的问题:“那如何保证选的人有能力呢?”    阿弩缇摊摊手道:“保证不了,所以这种方式只适合小城邦,每个人之间互相知根知底,一旦人数多了就成空了,反而会起反效果,导致一些真正有才华的人被淹没。”    “所以现在大夏已经废除了这条规则,每位小长都是王庭或者五翕侯决定。”    当然,这种方式也有缺点,但比选举来说还是好一些,符合时代。    张骞微微点点头,这就和汉朝的乡下偏远地区一般,中央的力量管不到,允许当地自己处理事情,乡下往往会选出三老决定各项事宜。    ps:困...刚刚码完。    感谢“小王好难不想结婚1910”大佬的1500起点币打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