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6章 上山夺笋,祭拜英灵 (第2/2页)
是成功插进土里。 按照边豫南教她的方法,上下推动手柄,让土壤松动些,随后再用力撬…… 撬…… 撬不动…… 姜瑜曦瘪瘪嘴,把锄头拔出来,再次高高挥起,又重重挥下。 边豫南好奇地看着,最后嘴角抽了抽,背上背篓,走了。 没眼看没眼看。 这第二锄挥下去,直接把那半截笋一分为二。 原本嫩白的横截面,变成了两瓣半圆形的横截面。 “啊啊啊啊!!!” 姜瑜曦无能狂怒。 边豫南摸摸她的头发,安慰道:“小事,小事。多挖几颗就熟练了。” 随后看见她拎着那半截被砍断的笋,边豫南疑惑道:“你还拿着干嘛?丢了啊。” “啊?这不是可以吃的吗?” “这颗太老了,而且你砍的这半截压根没多少笋rou。” “啊?!?!那我,那我不是浪费了吗?!” 姜瑜曦惊道。 边豫南无所谓道: “浪费倒不至于,这笋是没人会去挖的,因为没人吃这种笋。你可以挖着玩,满山都是,不挖就会长成竹子,最后一样会被砍掉。” “而且山上这么多竹子,也没人会在意一两棵竹子,多得砍不完。” “可是,可是……”姜瑜曦脸鼓鼓的,闷闷地道,“你把视频发出去之后,肯定会有人骂我浪费的……” “谁啊,谁敢骂你?!我立马把他当下酒菜煮了。”边豫南立马大声道。 随后又想了想,好像确实有这种可能。 网络上嘛。 总是会有没见过世面的懂哥,咸吃萝卜淡cao心,爱管别人的事。 在不了解全部情况的时候,就开始指指点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批评别人。 虽说这种脑瘫只是个别,但他们的评论还是会让姜瑜曦不舒服的。 “没事,那到时候这些片段不发就好了,不缺那点素材。” 农村里可干的事多了去了,待在老家的这些天,边豫南肯定会发很多视频,摸鱼摸田螺什么的都会。 虽说是冬天,但想去摸还是能摸到的。 这边就有一条小沟沟,里面有个回湾,水温就算是冬天也不会太冰,里面每到冬天就会聚集一群缩着壳的田螺。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up主,发了个摸田螺的视频,底下好多人刷福寿螺,实在是一言难尽。 都是些没干过农活的孩子,知道个福寿螺就五湖四海地吆喝。 城市有城市的好,交通便利,有很多现代的娱乐设施。 边豫南可以起床晨跑完,就回家窝一天,再去接姜瑜曦放学,又窝在家里打游戏剪视频。 但农村也有农村的好,虽然没有那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娱乐设施,但还是有很多有趣好玩的活动,是在城市里生活的人永远都无法想象的。 除非他们亲身来体验。 以前农村人挤破头想到城市里生活。 现在闲适平淡的农村生活,却成了快节奏现代城市居民们向往的生活。 只是又有多少人真正过上这种向往的生活后,能耐得住寂寞呢? …… …… 后面再挖笋的时候,姜瑜曦明显小心了很多。 挥起锄头,总是要屏息凝神,瞄准个一小会儿,才把锄头挥下去。 不过这样小心以后,也算是成功完整地挖出了几颗小笋。 熟练了技巧之后,两人又原先边豫南带路,变成了姜瑜曦带路。 看见一颗符合标准的小笋,姜瑜曦就扛着锄头兴奋地跑过去,然后挥起锄头,瞄准,挥下锄头,撬笋。 才挖了半个小时,边豫南的背篓就已经沉沉的了。 挖着挖着,不知道走到了哪里。 走到山上,姜瑜曦看到一条青石板路,有一块青石板,被从地下冒出的小笋顶得高高的,石板从中间开裂。 姜瑜曦惊讶地叫边豫南过来看,他看了看石板,又看了看四周。 “这里应该是坟场哦。” “坟……坟场?!”姜瑜曦一听这个词,顿时就害怕了起来,缩在边豫南身边。 边豫南道:“放心吧,就算有鬼,也会是和蔼可亲的长辈形象。” “毕竟这里埋葬的,可都是当年抗战时期牺牲的烈士们。” “如果他们还活着,或许已经是村里的老人了。” “不过我相信,他们永远是怀宁村的人。” 当年事态紧急,他们只好把牺牲的战友匆匆葬下,连块碑都不敢留。 后来抗战胜利,怀宁村建立,几位村里的老人把老战友的墓重修了,给每一位烈士立了碑,修了一条青石板路。 只不过由于当时经费原因,钱都用在修墓上,青石板路只铺到了这里,要上来还得走很长一段山路。 既然来都来了,也没有掉头就走的道理。 就如同边豫南所说。 即使是有鬼魂飘荡,也会是和蔼可亲的长辈,无需害怕。 或许不能叫鬼魂。 这里是英雄长眠的地方,只会诞生永恒的英灵。 墓旁开了些花儿,是后来移植的迎春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展开了笑颜。 “拜一拜吧,祈求长辈们保佑,心诚一点。” “毕竟你也算是我们村里的人了,长辈们肯定也会很高兴的。” 边豫南把背篓放下,在每一位先烈墓前垂首,默然祭拜。 姜瑜曦也有样学样,闭上眼睛,双手合十,每经过一个碑,就弯腰拜三下。 大年初一的时候,村里人还会一起来祭拜一次的。 当年牺牲的先烈们的墓旁,沉睡着后来去世的老人。 怀宁村的墓,都在这里。 英灵会世代护佑着人们,世代守护这血泪中得来的太平美好。 两人祭拜完毕,边豫南笑着问她:“许了什么愿?” “不能说~” “那我也不说。” “嘿嘿,随便你~” 姜瑜曦跟在边豫南后面走着,看见旁边的迎春花,想摘两支回家养一养,于是问他能不能摘。 墓地旁的东西不能随意破坏,所以边豫南没让她摘。 家里天台有老妈养的迎春花,姜瑜曦如果喜欢,去剪两根枝条养在房间里也行。 回到家里,留了四颗竹笋,边豫南又带着姜瑜曦出门,把挖的多余的笋分给住在附近的叔叔阿姨们。 刚把笋送完,就接到了李愚的电话,说是他们到家了,让他去李愚家。 “走吧,去把包子接回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