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 汝南变局 (第1/2页)
乔家门,两丈高,门主玄老好客道。生得两女若比仙,英雄尽数折拜博陵坳。 山坳间,隐隐约约又回荡起云襄等刚踏足冀州边界时,所听到的民谣。道路两旁生长着厚密的绿草,都因炎炎夏日而枯燥。穿过这面山腰后,是一面迎风坡,这里的风景自是改头换面,绿草越向上越发得厚密,如同在地表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毯子。 爬上山坡之后,一片浩大的竹林震撼众人的眼球,要不是听乔玄介绍,此为障眼之物,在这竹枝之间相隔还不足一尺的缝隙里,如何能容得下一人生存。 扒开竹子拥簇密集的地方,恍如桃花源记中言:‘初极狭才通人,步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竟匿藏着一条宽窄恰合一辆马车通行的道路,若无熟人引路,怕是难以发现这般细密的道路。进入竹林后众人发现又是一番耐人寻味,四处皆是一模一样的竹子,方向感顿然无用,若不是乔玄带路,在这竹林中来回穿行的话,恐怕云襄等人皆要陷于此。 待绕过竹林那错综复杂的路线后,云襄蓦然回首去细想来时的路,错综复杂的线路轻轻用手指勾画,才缓过神来发现,这一条路以来竟是一个阵法。 不容云襄细思乔玄已然把众人带到了一座院落前,这便是歌谣里所唱的乔家门。 ······ 汝南郡,顶城。 顶城二字着实有些高抬了这个小县的身份,此地位于汝南西北淮河之上,前有南顿县,后临淮河分流,左右各有大小县城近百座,总有些像模像样的地方军守卫着,唯独此地被一度视为荒城。 据说此地春秋之际最为繁闹,这里盛世着当时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百年来昌盛不息,但正所谓兴衰难违,秦朝一统六国后,顶城因与秦始皇生辰方位相冲,就此被荒废至汉武帝时期才有李氏一族举迁于此,从那以后李氏族人基本占据了顶城大半人口,发展也变得有些世袭制起来,但凡贤德之主不过三代,随后几代的李氏子民,很快就把祖辈的基业给败光,再到东汉汉灵帝时期,这里早已破败不堪。 城墙多年未经修复,女墙上许多断亘裂缝肆意蔓延至城门处,随风飘扬的旗杆也显得格外老旧,在大风几番摧残下,隐约间能听到咯吱咯吱的折断声。 然而那摇摇欲坠的旗帜上,写的却不是李氏旗帜,而是黄巾贼的黄字。 再细细看来,女墙上那所谓的三名巡视者,皆是头裹黄巾身披黄衫的黄巾士兵。 显然顶城上下已然被黄巾贼所控制,不过这也不奇怪,顶城既无朝廷驻兵守将在,又无自编民军防卫,加上李氏多年来败坏的因素,拿下顶城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 “瞧这,你在瞧瞧那。”一名凶神恶煞的大汉一脸嫌弃的指了指西处的民房,又指了指北边的房屋,对身后的男子埋怨道:“你瞧瞧,这都什么城池,这也配叫城池,哎!龚旺,你倒是给我说说,我们夺下此破旧城池有个屁用。” 恶汉身旁的男子急忙跳出来,解释道:“大哥,莫急呀,这里虽然看上去破旧不堪,但小弟听说此地有一李氏子民,素来敛财,咱势必可以从他们手中获益不少,再说攻下这城池咱也没费多少力气,您说是不是。” “李氏?那唯唯诺诺禁闭府门的?”恶汉想到攻下此城不费吹灰之力,再想到负责守城的李氏一家,倒是一点面子也不给,直接了当道:“那帮连城门都不肯修补,不敢守的废物,当真有财?” 龚旺陪笑道:“他们是废物不错,却也是一方之主,自然有些积蓄,不仅如此,小弟还听说李氏出了一个不错人才,不过可惜了,是庶子要不来这李氏势必又要旺一把了。” “哦!”龚都眉梢微微一抖,瞥眼凝视着龚旺道:“此人是谁,有何能耐?” “此人名叫李圭,据说有雄辩之能。” “李圭?” 龚都悠然地朝前迈进了几步,一人巍然矗立在最前方,缓缓眯起眼不知打量着什么。 “把他带来见我!” “是···” ······ 阳翟县。 秋风恰从北地席卷中原而来,彭脱站立在城墙之上,欣赏着自己几日来的成果,身后几名大汉犹如呆木般巍然矗立着,一动不动。 看着城下本该热闹的集市,现在却是另一番风景,凄清地街道两旁民房紧闭,街上贩子的吆喝声也化作嗖嗖地吹风声,彭脱眼尾下意识的扫了视野所及之处,心中木然涌动出一丝不忍,表情却又很快地收敛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