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四四一、慈母手中线,严父笔中情(3) (第6/6页)
广州的客车。一路上,每过一个县城我都很在意地看一眼自己花了一年的劳动报酬110元而于昨日刚买的广州牌手表,一心想把时间记住。 我们于晚上七点多到了广州,父亲很熟悉地带着我们上了广州市5路公共汽车。在车上,父亲是一个站、一个站地看,生怕错过了路。当到了一德路站,父亲说:“到了!”我们三人便下了车。 下车后,父亲看了周围环境后说:“不对,还差一段路。” 我当时气得就要发脾气,埋三怨四的嘴上说个不停。 父亲也没有多说,领着我们又走了一条街,走进了广东省人民银行的大门。 第二天,他又带我们去北京路找乡亲陈友文伯,在他那里吃午饭,并叮嘱我们:以后每逢星期天没有地方去时,可以买一些烧rou到他家加菜。然后,又领我见了肖钦华校长和他认识的李丹儿老师。 一切叮嘱完,他又从提包里拿出一个剃须刨和针线包给我,说:“别小看这些东西,用得着的!” 然后,他才放心地回去。 …… 孩子!在纪念你爷爷的相册里有一张他照自广州海珠广场的照片。你看:照片上的爷爷站在海珠大桥边多神气呀!挺着高高的胸膛、眼神与海珠大桥连成一线越过珠江直视江南,心中似有万般抱负。 这张照片是我在广州读书的第二年——1979年7月16日,爷爷和吴常宽伯伯出差到广州时,由我的同学陈健生为他照的。爷爷于1987年8月26日零时一刻去世。这个时间,离他送我到广州读书和照这张照片的时间都不到十年——真叹人生苦短,堪称历史长河之一瞬! 孩子!从文章里表现出来的朱自清的父亲,我的父亲——你爷爷,以及你的父亲——我,你也许能领悟到:天下人的父亲都对儿女充满着百般疼爱!诚然,有时这种疼爱是刚性的,有时甚至可能很难让儿女接受,但是,谁让天下做父亲的都是男人呢 我国民朝有位对佛学颇有造诣名叫学海先生的人,后来改号“了凡”,在其六十九岁时写了《了凡四训》给他那曾因一心向善初做三千善事后而喜得的儿子天启。书里说:“……即使命里应该荣耀显达的,也要常作冷落寂寞想;即使时运亨通顺利的,也要常作拂意逆境想;即使眼前衣食丰足的,也要常作贫穷想;即使别人对我敬爱的,也要常作谦和不骄傲想;即使门第高名望重的,也要常作卑下低微想;即使学问很优秀的,也要常作浅陋想。从远一点来说,要发扬祖先的遗德,从近一点来说,要弥补父母的过失,对上要报答国家的恩惠,对下要创造家庭的幸福,对外要救济别人的急难,对内要约束克制自己的私心杂念。天天要检查自己的不是,要改过自新。……”。 我想,了凡先生对儿子的叮咛与朱自清看到父亲送其上京时那弯驼的背影而作文纪念,以及你爷爷亲自送我到广州就读时不论我嘴上嘟哝着什么他都乐于顺受的行为,其实是异曲同工地完整表达出上一代人对后代们无私与无限的期盼。后人读之或有心中酸楚之泪,或有对长辈悔不当初之憾,或有激动奋发之情。但是,你们更应该做的是:牢记祖先谆谆教诲于心,一以贯之,身体力行。要是这样,当后人们摆烛焚香祷告祖先,进入天人一体的“家祭毋忘告乃翁”之境时,在天堂的先人们必将喜形于色,无不捋须称善呢! 我要写这篇文章的想法已有不少时间,而正式开始写到现在也有一年了。说实话,文章写到这里,我从内心感觉到了少有的轻松,抒发出阵阵快意,比我在发表了一篇论文后的感觉更妙。今天恰逢我来到人世间度过的第四十八个春秋,我就写一首诗作为纪念吧: 四十八岁生日悄悄过 2005年5月21日,农历乙酉年四月十四乙巳日,小满。余四十八岁生日。是日母在家乡,妻子在外,儿在工厂,本人留家。遂作七绝二首怡情。本人生辰八字为:年柱丁酉,月柱乙巳,日柱乙酉,时柱甲申。 其一 六八华诞意阑珊,盼子望孙嘱不完; 回顾人生多感慨,旅程何处少波澜! 其二 园中莺啼添好梦,庭前摇曳簕杜鹃; 齐家固本修心性,参悟人生侃侃谈。 然而,我这篇文章与我过去的论文不太相同,客观效果是易读、好看、难懂。我分析,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大致会形成不少于三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看法。与此同时,我也能想象得到,我写的这些话,你一时半刻也许理解不完全。我估计,当你能从父辈的行文立意、提要、用典及总结人生经验方面完全体会父亲的一番苦心时,也许你的子女已经到了豆蔻年华。不要紧,你可以把我这篇文章让他们过目,如果他们能读得朗朗上口,他们的爷爷将会感到十分欣慰。到那天,你也许可以认为:你完成了父辈交给你的任务。 我要强调的是:当真的有后人能看懂这篇文章时,只要他在中国,他可以在祖国沿海的任何一地的海岸线上,望着大海向东高喊:“爷爷!我能读懂你的文章!”或许,又过了数代以后,有后人真的体会出文中三昧,他仍然应该向着大海高喊:“老祖宗!我在实践您的教诲!” 那个时候,当你们看到滔滔海浪永不停歇地拍打着祖国的海岸,并发出一阵紧过一阵的吼声,就是我对这些后人的赞许。 夏氏始于辉煌,并仍在不断创造辉煌。 历史已经证明了过去,对于未来我也深信不疑。 文章写到这里,我好像意犹未尽,就借用一位著名的中国现代诗人的意韵,也学哼两句现代诗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 你准备好了吗? ——作于月4日 后人们! 你和我一样不差: 都是依偎在祖国热烘烘的胸脯上长大。 在成长的道路上, 你不乏阳光、雨露和鲜花。 这是眼花缭乱的世界啊! 错综复杂的山路等着你去攀爬。 人们都说: 天生我才必有用! 我要问你的是: 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 你准备好了吗? 朋友们! 你和我一样不差: 都是既幸运而又不幸地坐上了: 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列车。 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列车里, 面对困难,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血汗一起溶化。 人们都说: 敢于拚搏才能成功。 我要问你的是: 面对困难和挑战, 你准备好了吗? 夏天写完《父辈的叮嘱》,存了盘,关了电脑。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慢慢地把它从嘴上吐出来。 这时,他觉得一生中最重大的事情已经做完。诚然,文中多有激烈的语言,但也是自己直抒胸意的写照,没有必要忸怩作态。想到这里,他的心情非常放松,朗诵起宋朝刘克庄的词《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酒酣耳热说文章, 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然后,他口中念念有词,又吟唱出清朝著名诗人龚自珍的《题红禅室诗尾》的四句诗来: 不是无端悲怨深,直将阅历写成吟; 可能十万珍珠字,买尽千秋儿女心。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