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3章 壁立千仞柏谷城 (第1/1页)
望兰陵正文卷第433章壁立千仞柏谷城蘸着汾河水,命人研磨挥笔。 志得意满,挥笔至信韦孝宽。 “想宜阳那个小地方,现在一想,真不值得争,你们土地贫瘠又稀少,一粒芝麻也舍不得放下。又喜欢劳师动众,你们不累吗? 现在我们不要了,想在广阔又富饶的汾北,取得补偿,玉璧总管,请别见怪。” 韦孝宽看着这封调侃他的信,提笔镇静的回信: “宜阳是你们的重要城池,是你们唯一深入我国境内的一块茅厕石。而汾北才是我们不要的地方,我们不要的土地你们甘之如饴,取得了又算什么?都懒得出一兵一卒去争。补偿算不上,倒是可以施舍。” 信末,韦孝宽似是提醒,又像告诫。 “佐幼主,又位高权重,应顺应天地之道,以百姓安居乐业为念,怎可穷兵黩武,给民众造成怨恨和灾难? 为图谋一块寻常之地,造成千里硝烟,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我真为您不值啊! 呵呵,注意你们的小皇帝,忌惮你的丰功伟绩。” 斛律光收到韦孝宽的回信,豪迈一笑。 自古忠良,哪惧流言诽谤? 斛律光再次率军北上,围困了定阳,又修筑南汾城。 南汾州自此诞生。 斛律光心里,虽然没有忘记独孤永业不给婢女的事,但独孤永业的能力,斛律光其实从心底佩服。 学着独孤永业,安抚边疆百姓。 周境,竟有一万多不同民族的老百姓前来归顺。 斛律光再接再厉,在汾北又筑平陇、卫壁、统戎等镇戍十三所。 向西一直拓展到龙门。 每个城池,派兵把守。 齐国的土地,一下子竟延伸了五百多里。 韦孝宽写信给宇文护的担心和忧虑,全都变成了现实。 玉璧城此时,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城。 而斛律光在边境大展宏图的事迹,已秘密而迅速的传到皇宫。 小皇帝的眼里,渐渐变阴。 这样的国丈,怎不让人忌惮? 而边塞的斛律光,哪里知道小皇帝的心思? 再接再厉,斛律光率领大军,在洛水以南,再筑营垒。 在斛律光甩开膀子大干的时候,长安那边,坐不住了。 此时的宇文护,才知道韦孝宽说的,不是危言耸听。 宇文护后悔,不得不询问年轻的齐王。 宇文护道: “盗贼遍地,军马纵横,使战场之上,百姓困苦。我等岂能坐视百姓被大肆杀戮,而不想法解救?你说用什么计策?可以阻止斛律光的扩张?” 宇文护打仗不行,没有任何军事天赋,但揣摩人心,最行。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堂弟,视老百姓为己人。 年轻的齐王,眼里好像看到边境的老百姓,在饥寒交迫中流离失所。 宇文宪猛的站起来,指着墙上的地图道: “为了边境老百姓,兄长应当大举出兵,救百姓于水深火热。” 宇文护:“怎么救?” “兵分三路,一路用声势威慑晋阳,一路牵制西汾州的郑孝行,真正的一路,直指汾北、汾南。 两国开战已久,齐国名将,肯定都出动。留在邺城的小皇帝,谅他也不敢下旨,在晋阳、西汾州和汾北同时开战。 对于晋阳,齐国的小皇帝,肯定不敢让军队主动出击,只会让防守,等待援兵。” 说到这里,宇文宪换了一种口气。 “但西汾州的郑孝行,我们只能远远的,驻兵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虎视他而已,提防他主动偷袭。” 宇文护点点头。 宇文宪转身对宇文护道: “兄长在同业大张旗鼓的出兵。 我请求率以精锐轻骑,为先锋,根据情况,伺机灵活的进攻。 这样,不仅边境可以安宁,可能还会另有所获。” 宇文护心中大喜,频频点头。 天和六年,宇文宪率精锐轻兵三万,整装待发。 怀着一颗为好友梁景兴报仇,报效国的赤子之心,宇文宪率先从龙门出发。 兵贵神速,宇文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过了龙门,第一目标,就是对面斛律光修建的龙门城。 驻守龙门城的齐将王康德,冷不丁发现宇文宪已到眼前,张皇失措之下,借着夜色掩护,连夜率军悄悄逃离。 天亮后,宇文宪发现自己扑了个空。 遂向西返汾水边,宇文宪掘开汾水,使河水改向,南淹另一齐军营垒。 乘齐军混乱,宇文宪再次率兵冲入齐境。 周军来势迅捷且凶猛,齐军猝不及防,渡过黄河的宇文宪,迅速占领伏龙等四城。 又转攻张壁城,一座张壁城,被宇文宪夷为平地。 斛律光此时,人在华谷,无法及时带兵救援,只有任凭灵活机动的宇文宪端掉了他修的营垒。 宇文宪又避开华谷城,绕开定阳,转头向北,攻占了姚襄城。 为保证粮草供应,修建了石殿城,作为汾州后援,粮食补给中转站。 一切安排妥当,宇文宪的目光,看向被斛律光占领的茫茫大汾州,率兵出击。 宇文宪纵横千里,一时间所向无敌。 北汾州告急。 危急关头,平原王段韶、兰陵王高长恭率领的大军,终于千里奔波,首先赶到了宜阳。 两王一到,宜阳城瞬间解围。 再促兵士,修威敌、平寇二城,和斛律光修的二城,共同拱卫宜阳城。 二王遂放心北上,驰援斛律光。 相互分工,分散敌人。 他们的第一目标,是柏谷城。 柏谷城为鬼斧神工,竟凌空建造在山壁上。 壁立千仞,悬岩危耸。 峭壁之上,古城森森。 要攻入柏谷城,似要蹬云驾雾。 “架云梯攻城,会损失惨重。” 许多将领,发出感叹。 高长恭仔细观察发现,这一世的柏谷城,似乎更高更陡峭,更神秘。 “不能硬攻,不然伤亡太大。” 高长恭的话,说出了将士们的心声。众将士沉默不语。 段韶看到了有些将士的心虚。 六旬老将,猛然纵身,跳在一块高高的岩石上。 段韶振臂一呼,慷慨激昂: “汾北、河东,誓为我大齐所有。但,若不拔除柏谷城,它就会像痼疾一样,梗在我大齐的喉咙上。” 段韶坚毅而沧桑的脸上,目光炯炯的望向远方。 “他们的援兵,会在南道会合,如今我们一定要截断这一条要道,使他的援兵,无法汇合汾北。” 段韶大手一挥,马鞭向上一指。 “他们的城墙虽高,但很是狭窄。我们不用心虚,用火弩射击,定可攻下。” 众将群情激奋,为段韶的情绪感染。 高长恭没有出声,他望向高高在上的柏谷城。 这一世的柏谷城,似乎和前世有点不一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